中药的寒、热、温、凉 四气和五味

2022-12-25 14:32: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药的寒、热、温、凉 四气和五味》,欢迎阅读!
中药,温、凉

中药的寒、热、温、凉 四气和五味

性味:指中药的性质和滋味。包括四气和五味。



四气: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特性。寒凉和温热是两种对立的药性,而寒与凉、热与温之间只是程度的不同。另外还有平性,即药性平和。一般寒凉药多具清热、解毒、泻火、凉血、滋阴等作用,主治各种热证。温热药多具温中、散寒、助阳、补火等作用,主治各种寒证。



五味:中药剂中医理论中的五味原指药物的辛、甘、酸、苦、咸五种味道,后扩展为体现药物功能归类的标志。辛、甘属阳,酸、苦、咸属阴。金、木、水、火、土五行可配属五味,即常说的“五行配五味”,酸属木、苦属火、甘属土、辛属金、咸属水。

(一)酸

酸味有收敛固涩作用。一般止汗、止咳、止泻、固精药多具酸味,主治多汗、久咳、泻痢、遗精、遗尿等证。过则伤胃、脾。如:

(二)甘

甘味有滋补和中、调和药性及缓急止痛作用。一般滋养补虚、调和药性及止痛药多具甘味,主治虚证、痛证。过则腻膈碍胃,令人中满。

(三)苦

苦味有清泄、燥湿作用。一般清热、泻火、通便、燥湿药多具苦


,主治热证、火证、湿证。

苦味药大多能泄、能燥、能坚。

能泄含义有三:一指苦能通泄,治疗便秘等湿证引起的疾病;二指苦能降泄,可治疗口舌生疮、眼睛赤红等热证引起的疾病;三指苦能清泄,可治疗因四季变化、温度变化引起的体温升高等症状。

苦味药能燥能坚的含义有二:一指苦能坚阴,即泻火存阴,二指坚厚肠胃。过则能伤津、伐胃。

(四)辛

辛味药大多有发散解表、行气行血作用。一般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多具辛味,主治表证和气滞血瘀证。过量服用则会耗气伤阴。

(五)咸

咸味药大多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泻下通肠作用。一般软化坚硬、消散结块、泻下通便药物多具咸味,主治大便燥结、瘰疬瘿瘤、啯瘕痞块等证。过则脉凝冷而变色,能伤脾胃。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c722b3349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9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