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未能领悟到中华道德文明的精髓

2023-02-04 19:09: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日本未能领悟到中华道德文明的精髓 》,欢迎阅读!
日本,中华,精髓,领悟,未能

“仁”是中国儒学价值观的精髓,无论是“忠、义、智、勇”还是“孝、悌、廉、信”“仁”都是其核心。“义”可以为朋友两肋插刀,“义”若失去了“仁”,就成了快意恩仇、以暴制暴的托词。“礼”如果没有“仁”为基础,那么“礼”就是虚情假意。有勇而无“仁”那叫“匹夫之勇”,只能是一个杀手。智者如果缺乏“仁”,必然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日本的先人仰慕中华文明道德,来中国学习。他们在借鉴吸收中丰富发展了自己的民族文化。比如“忠”,他们忠于天皇,效忠国家。看起来做得比我们还好。然而他们并没有领悟中华文明的精髓。他们借鉴了中国“仁”学的表象,创造出具有大和民族特色的“忍”“仁”“忍”虽同音,却意相反。“仁”倡导的是大众爱心,光明磊落。“忍”的特征是阴暗狭隘。所谓隐忍,就是把内心的真实藏起来。日本政治家大多是口是心非的“忍者”故不能听他说什么,而要看他做什么。 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意思是,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光有礼有什么用,光有乐有什么用。没有“仁”的“忠”,成了日本侵略的借口。

“仁”是一个寓意博大的道德名词。孔子把“仁”扩大到礼、义、忠、勇、孝、敬等广泛领域,他认为一切道德都不能脱离“仁”。子曰:“吾道一以贯之”。这里孔子所说的“道”就是“仁”。孔子对颜渊说“克己复礼为仁”。所谓克己复礼,就是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规范。日本人,表面恭恭敬敬,内心却不能克制,非但想挣脱国际法的约束,还想挣脱国内和平宪法的约束。孔子对司马牛说“仁者其言也讱”。这里的“讱”当谨慎解。意思是想成为一个有仁德的人,言语必须慎重,行动必须认真。而日本政治家却口无遮拦,到处煽风点火,搬弄是非。中国不得不警告他们要:“谨言慎行” 孔子对鲁哀公说:“仁者人也。,意思是“人”的本质就是“仁”“仁”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没有仁心的人,和动物没有什么两样。甲午战争、抗日战争,珍珠港战争,日本留给世界的印象是蛮狠、骄纵与残忍,毫无仁性。“仁”的核心理观念是爱,是和谐,是礼貌。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日本人想获得世界谅解,还需再受一次中华文明道德的熏陶。 “仁”是中华道德的核心,“仁”的核心就是爱。日本人只有忠,没有“仁”他们的“忠”近乎残暴、愚昧,可以“忠”到切腹自裁。在“忠”的名义下,他们蹂躏妇女、残杀无辜。没有“仁”的忠,其实就是屠戮的工具,就是发动侵略的借口。 现在安倍又在喊“天皇万岁”还希望“恢复天皇的国家元首地位,使其不再只是国家的象征。”日本维新党党首桥下彻则叫嚣“当时人们都认为需要慰安妇”。他们的所作所为,表面上是忠君爱国。其实质是狭隘民族主义情绪的发泄,这种情绪在极端右翼人士的煽动下,正在日本蔓延。昔日的旭日旗又在日本战舰上剌剌作响,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倍加警惕! 过了癸巳蛇年,就是甲午马年了。“甲午”这个词中国人一定不会忘记,那场几乎令我们亡国的“甲午战争”,已经过去整整120年。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c7ec582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8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