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鲶鱼效应”引起的应用和思考

2022-12-23 15:39: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由“鲶鱼效应”引起的应用和思考》,欢迎阅读!
鲶鱼,效应,引起,思考,应用



由“鲶鱼效应”引起的应用和思考





从上周背书说起。高中语文必修四11《廉颇蔺相如列传》最后一个故事“负荆请罪”(后五段)要求背诵。课文已经讲过,可学生已经读了两个早自习绝大部分学生还是不会背,我看学生很疲沓,如果不采取必要措施,有些学生再读十个早自习也不会。幸好读了一篇短文受到启发。这个短文是,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市场上活沙丁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很多。所以渔民总是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不过虽然经过种种努力,绝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但却有一条渔船总能让绝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船长严格保守着秘密。直到船长去世,谜底才揭开。原来是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鲶鱼进入鱼槽后,因为环境陌生,便四处游动。沙丁鱼见了鲶鱼十分紧张,左冲右突,四处躲避,加速游动。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这样一来,一条条沙丁鱼欢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

我看后思忖必须给学生一个压力刺激一下活力,他们才会十分用心地去背书。于是我宣布“这个节课给大家30分钟时间读背,最后10分钟提问,不管提哪一段提问谁如果不会,以后站到教室后边听课。”话一说完朗朗读书声就此起彼伏






了。 最后十分钟到了,我准时提问,结果10个不同类型的学生全部通过。下课时我说:“我不但要求你们全部会背而且还要求全部会默写,下一节课前10分钟找学生上堂默写,如果出错同样站到后边去听课,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上堂默写。”第二天上课前十分钟我按计划实行,结果令人满意。于是我乘胜追击,文言翻译也采取这样的方式,效果较好。

于是我就想这鲶鱼效应还真管用,用好的话对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有一定作用。我是这样考虑的老师首先要确立具体、明确的训练目标,比如背诵、默写、翻译、做题、写作等等;二是要规定训练时间,一分钟、五分钟、十分钟不等,总来说之这样的“目标限时”训练“短平快”效果比较好。当然长期目标评价学生如果配套措施协调好的话也同样有效果。

鲶鱼效应之所以有这样的效力我认为应该是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给了学生一定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有动力就有活力。有了活力背书、学习的效率当然就提升了。二是引入了竞争机制,谁都怕站到后边去,谁都不想落后,于是只有奋争。现在的社会是竞争的社会,一个人如果没有紧迫感、没有高效的工作效率、没有一定的技能是难以生存的,所以现在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让他们抓紧大好年华“学知培能”。三是唤醒了学生的忧患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学生疲沓是学习繁重造成的,但毕竟他们的进取心、自尊心还在,一旦他们有了危机感就会像沙丁鱼一样拼命游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c866a06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0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