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传千古、诗心永流传 ——读《唐诗》、《宋词》有感

2022-10-22 20:18: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诗词传千古、诗心永流传 ——读《唐诗》、《宋词》有感》,欢迎阅读!
诗心,宋词,唐诗,有感,千古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诗心是对国家的热忱,在弥留之际,他最大的圆满是未能看到国家统一。家国山河的一草一木都深深地写进了他的诗词之中,融入到他的生命之近代中国,面临西方列强的欺压临蓐,国人诗心照旧不死,秋瑾的长歌

诗词传千古、诗心永流传 ——读《唐诗》《宋词》

有感



诗词传千古、诗心永流传 ——读《唐诗》、《宋词》有感

漫长悠远的中华文明孕育出中国人独有的情感表达方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诗词的种子自小便扎根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田。品读钻研诗词是一种人生的历练,愈品愈深厚。唐诗、宋词更是成为你我案前床头的必备书目。蒙曼老师说:“当代中国人诗心不死”。诚然,诗词代代相传,从几年前回复量百万的续写诗词的帖子,到诗词大会上圈粉很多的“飞花令”竞赛,中国人从来没有遗忘诗词,中国人有不死的诗心。但诗心毕竟为何?是诗仙李白笔下的快意人生,亦或是柳永叹惋的儿女情长……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生坎坷流离的陆游心里,

还在徘徊,谭嗣同昆仑肝胆在长啸,诗心便是一腔赤忱的爱国之心。如今,生活在和平年月的我们,虽不用抛头颅,洒热血,但是照旧不能遗忘一个中国人应有的爱国之心。今日抵制萨德,乐天的兴盛不再,是爱国的诗心在当代的继承和弘扬,也是“以国家之务为己任”的另一种体现。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的一颗诗心是多情的蝶恋花。古人为追求心上人而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到如今年轻人的“女神,留个微信”,对于爱情的美妙憧憬,古今人共有之。始终觉得拥有一颗诗心的人,在感情路途肯定不会走的太过困难,纵使经受过“落日斜,秋风冷。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的落寞,但也肯定会以诗词的独有的底蕴内涵以及个人的诗心体会,去排解忧愁。“十年生

1 / 2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活中赐予你我精神的和平与安静。如今的我,报效家国的激扬陈词不减,家国故土的肤浅留恋更添。在车马喧嚣的劳碌生活之后,不忘一杯清茶,一本诗词,细细品尝在午后的落日黄昏。

死两茫茫,不思考,自难忘”,苏东坡与亡妻十年生死相隔,纵使无法体会哽咽无语和泪流千行的痛楚,但却让我更加珍惜现有的生活。一见钟情的转辗反侧到平凡生活的柴米油盐,红玫瑰也是白玫瑰,再读柳永东坡自己的内心也就多了份纯粹与平和。

真正的诗心,即是人心,诗心不死的你我始终坚守着生活的初心, 年轻时曾一度执迷于诗词工巧,而经受时间的洗礼方才慢慢醒悟,诗都痴恋着诗意的栖息。 心也越来越憧憬恬淡从容的山水诗词,流水让人向善、忍让,高山教会人



包涵,远见。“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语言清丽,字字洗涤人心。 如今窗外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消逝的是大漠孤烟、小桥流水,但不灭的 是一颗恬淡的诗心。当我们衷感叹红于二月花的枫林,如银河下落的飞流

瀑布,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之时,折服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时,可以



内心深处得到诗词的滋养,而不是在发愣片刻后大脑空白大喊一句“真美啊……”

人生的历练也使我慢慢明白:诗心即人心,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能够历久不衰的真正缘由,写尽人世悲欢,道尽家国情怀,在这忙劳碌碌的生

2 /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cb61dacf2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f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