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注释及出处

2022-09-23 17:02: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成语注释及出处》,欢迎阅读!
注释,成语,出处

不耻下问

不耻下问,成语,语出《论语》.意思为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耻:以„„为耻.问:请教.指人好学. 【汉语注音】bù chǐ xià wân

英语译文】 Never feel embarrassed to ask and learn from lesser people

【成语注释】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问题视为可耻.形容谦虚、好学.耻: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耻.,问题比自已地位低,就是低下和差

的意思,但是这个低下和差不是对别人的低下,而是把要请教的人提高,把自己放低.你向别人请教问题,那他就是你的老师,哪怕是再简单的问题,只要别人理

,而你又不知道,哪怕你是这个问题所涉及领域的专家,却也恰恰不会,就该去问.这样理解也更好的解释孔子说的:"我对于不明白的事,每事必问"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结构】偏正式

【成语用法】动宾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形容虚心求教. 【解释】: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丢人或者感到耻辱. 【近义词语】不矜不伐、谦虚谨慎、功成不居、敏而好学、虚怀若谷 【反义词语】好为人师、骄傲自满、居功自傲、师心自用 【成语出处】《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负荆请罪

负荆请罪的故事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发生在赵国首都邯郸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故事又被称为将相和. 在邯郸市串城街(邯郸道)有一处巷子回车巷,这里就是蔺相如回避廉颇的窄巷.还在巷口立了一通石碑回车巷碑记,记述负荆请罪的故事. 【拼音】fù jīng qǐng zuì

【解释】负:背着.荆:荆条,古荆刺.请罪:自己犯了错误,主动请求处罚,希望让对方原谅.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出处】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赔礼道歉的场合,多用于比喻向别人赔罪.

百步穿杨

释义 它与成语‘百发百中”意义相似.比喻射箭技艺高超,并引申为本领非常高强. 发音 bǎi bù chuān yáng

释义 在一百步远以外射中杨柳的叶子.形容箭法或枪法十分高明. 出处 史记·周本纪》“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示例 (关羽)带箭回寨,方知黄忠有百步穿杨之能.(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

近义词 百发百中 反义词 无的放矢


目: 羽毛未丰

音: yǔ máo wâi fēng

近义词: 乳臭未干、少不更事、涉世不深 反义词: 羽毛丰满、兵强马壮、国富民强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义: 丰:丰满.指小鸟没长成,身上的毛还很稀疏.比喻年纪轻,经历少,不成熟或力量还不够强大.

处: 《战国策•秦策一》“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

例: 但这好象“中日亲善,同存共荣”之说,从~的无产者看来,是一种欺骗.(鲁迅《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 故事:

战国时洛阳人苏秦,年青时曾师从智者鬼谷子学习辩术 谋略.学习结束后,周游列国,希望有朝一日,他的治国谋略能获得 君王们的接纳. 秦是西方的大国.凭借有利的地理环境,发展农,国力逐渐强 .但在当时,实国尚不能与其它大国抗衡. 苏寿秦这次远游秦国,是要说动秦,与函谷关以东的—些国家 联合,同其他的国家联盟作较量. 但是秦惠王并没有听取他的建议,而是说:“我们秦国现在就像 一只羽毛还没长全的小鸟,要想展翅高飞那是不行的.先生你迢迢 千里来到这里开导我,我很感激.至于称霸争帝的事,我希望在以后 的适当时机,再聆听你的高见. 在秦国耗费了所有资财,上书十多次,但仍未说动秦王.苏泰无 ,只得灰溜溜地离开秦国回家.这时的苏秦,也就犹如羽毛未丰的 小鸟,无法振翅飞于那动荡的政治舞台. 目: 有恃无恐

音: yǒu shì wú kǒng

近义词: 仗势欺人、狗仗人势

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义: 恃:倚仗,依靠;恐:害怕.因为有所依杖而毫不害怕,或毫无顾忌. 处: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室如悬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 例: 我们实在还有一个更正大的理由使自己有恃而无恐.闻一多《演讲录•民盟的性质与作风》 故事:

春秋时,中原霸主齐桓公死后,他的儿子齐孝公继承了王 . 鲁僖公二十六年(公元前634)夏天,鲁国遭到了严重的灾荒, 齐孝公乘人之危,亲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东进发,去讨伐鲁国. 僖公得知消息,知道鲁军无法和齐军对抗,便派大夫展喜带着牛羊、 酒食去稿劳齐军. 喜对齐孝公说; “我们鲁国的君王听说大王亲自到我国,特地派我前来慰劳贵 .“你们鲁国人感到害伯了吗?”齐孝公傲慢他说. 展喜是个能言善辩的人,他不卑不亢地回答说: “那些没有见识的人可能有些害伯,但我们鲁国的国君和大臣 们却一点也不害怕. 孝公听了,轻蔑他说: “你们鲁国国库空虚,老百姓家中缺粮,地里没有庄稼,连青草 也看不,你们凭什么不感到害怕呢? 展喜胸有成竹,不慌不忙他说:“我们依仗的是周成王的遗. 成王对他俩 十分感激,让他俩立下盟誓,告诫后代的子子孙孙,要世代友,不互相侵害,都是有案可稽的:我们的祖先是这样友好,大王您怎么会贸然废弃祖先盟约,进攻我们鲁国呢?我们正是依仗着这一点, 不害怕. 齐孝公听了,感到展喜的活很有道理,就打消了讨伐的念头,班师回国了. 目: 之乎者也

音: zhī hū zhě yě

近义词: 咬文嚼字、焉哉乎也 反义词: 的了吗呢


法: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义: 这四个字都是文言虚词,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 处: 宋•文莹《湘山野录》“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例: 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叫人半懂不懂的. 故事:

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在当上皇帝以后,准备拓展外城.

他来到朱雀门前,抬头看见门额上写着“朱雀之门”四个字,觉得别扭,就问身旁的大臣赵普:“为什么不写‘朱雀门’三个字,偏写‘朱雀之门,四个字?多用一个‘之’字有什么用呢?赵普告诉他说:“这是 把‘之’字作为语助词用的.”赵匡胤听后哈哈大笑,说:“之乎者也这些虚字,能助得什么事情啊! 后来,在民间便流传一句谚语:“之乎者也已焉哉,用得成章好秀才”. 目: 专心致志

音: zhuān xīn zhì zhì

近义词: 聚精会神、专心一志、一心一意 反义词: 心不在焉、心猿意马、魂不守舍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义: 致:尽,极;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处: 《孟子•告子上》“夫今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例: 不由我不~搞这一套.(叶圣陶《招魂》 故事: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目: 自惭形秽

音: zì cán xíng huì

近义词: 妄自菲薄、自暴自弃、自愧不如 反义词: 妄自尊大、自高自大、目空一切 法: 主谓式;作谓语、补语;含贬义

义: 形秽:形态丑陋,引伸为缺点.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例: 她~般只呆在一个黑暗的角落里,不敢发一言.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一章) 故事:

晋朝时候,有个骠骑将军名叫王济,相貌英俊,待人接物也 很有风度.虽然是个提刀弄枪的军,但平时读书论经,才学很好, 在城里也颇有名声. 有一年,王济的外甥卫玠母子前来投靠王.王济一见卫玠如此眉清目秀,风度翩翩,简直惊呆了.他对卫母说: “人家都说我相貌漂亮过人,现在与外甥一比,就像把石块与明珠宝玉放在一起,我真是太难看了! 过了几天,王济带着卫玠,骑着马去拜见亲朋好友.走到街上.看见卫玠的人都以为他是白玉雕成的,大家都争着围观,你挤我拥. 几乎哄动了全城. 好不容易到了亲戚家,亲友们想了解一下卫万玠以外貌漂,学问是否出众,便坚持要他讲解玄理.卫玠推辞不了,便讲了起来. 讲的时间不长,听的人却没有一个不称赞他讲得精深透彻的.人们嘻笑着说:“看来,你们三王抵不上卫家的一个儿郎!”王济说:“是啊,和我这外甥一起走,就像有明珠在我身旁,熠熠发光.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ccdb90e1a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4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