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隋宫》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2023-09-30 09:04: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李商隐《隋宫》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
李商隐,全诗,赏析,注释,翻译

隋宫

唐·李商隐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注释

隋宫:隋炀帝杨广建造的行宫。《舆地纪胜》淮南东路,扬州江都宫,炀帝于江都郡置宫,号江都宫。《嘉庆一统志》江苏省扬州府古迹:临江宫在江都县南二十里,隋大业七年,炀帝升钓台临扬子津,大燕百僚,寻建临江宫于此。显福宫在甘泉县东北,隋城外离宫。……江都宫在甘泉县西七里,故广陵城内。中有成象殿,水精殿及流珠堂,皆隋炀帝建。……十宫在甘泉县北五里,隋炀帝建。《寰宇记》十宫在江都县北五里,长阜苑内,依林傍涧,高跨冈阜,随城形置焉。曰归雁、回流、九里、松林、枫林、大雷、小雷、春草、九华、光汾。

南游:隋炀帝为满足其荒淫享乐的欲望,曾多次巡游江都。不戒严:古代皇帝外出,要实行戒严,隋炀帝南游,为显示天下太平了自己的华贵气派,不加戒严。《晋·舆服志》凡车驾亲戎,中外戒严。此言不戒严,意谓炀帝骄横无忌,毫无戒备。

九重:指皇帝居住的深宫。省(xǐng:明察,懂得。谏书函:给皇帝的谏书。《隋·炀帝纪》载:隋炀帝巡游,大臣上表劝谏被杀数人,遂无人敢谏。公元618(大业十四年),在行宫被其部下宇文化及所弑。

举国:全国。宫锦:按照宫廷规定的格式织成的供皇家使用的高级锦缎 障泥:马鞯,垫在马鞍的下面,两边下垂至马蹬,用来挡泥土。《隋书·食货志》大业元年(605,造龙舟,凤榻、黄龙、赤舰、楼船、篾舫……幸江都……舳舻相接,二百余里。

翻译

隋炀帝为南游江都不顾安全,九重宫中有谁理会劝谏书函。


春游中全国裁制的绫罗锦缎,一半作御马障泥一半作船帆。

赏析

李商隐的《无题》组诗传唱千古,为人称道,实际上,诗人写出了大量的政治诗,讽喻当朝的政治局面,这类诗尤其可以见出诗人的志向与思想。此诗就是诗人重多政治诗中的一首,此诗应注意它高度深刻的思想意义。

这首七绝是一首咏史诗,诗人通过精心的选材和独创性的构思,只用了寥寥二十八字,就在惊人的广度和深度上揭露了隋炀帝杨广的荒淫害民的反动本质。 第一句极写隋炀帝由荒淫而到智昏、不顾常理的地步。他在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凿通大运河以后,一而再,再而三地乘兴南游,句中不戒严三字,活脱脱勾画出隋炀帝乐其所乐,不顾一切,得意至于忘形的心态。

第二句续写隋炀帝的昏庸残暴,隋炀帝因奢侈淫逸而昏庸残暴,而昏庸残暴的德行,又促其奢侈淫逸——这两者是互为因果的。句中的九重指皇帝住的地方;谁省,即谁悟。实指隋炀帝,当时他手下的官员如崔民象等人,目睹各地民不聊生、发生动乱的情况,曾上表劝谏隋炀帝戒奢节俭,结果被杀。这句看上去像反诘口气,实为陈述;谁省二字,很有力度,隋炀帝根本不把属下的劝谏放在眼里,诗句从这一特定角度,概写隋炀帝冒天下之大不韪,完全不顾民心的向背,一意孤行、昏暴腐朽的行径。

最后两句,写隋炀帝南游时,竭尽全国财力,把贵重的宫锦用作马鞯、船帆。宫锦,按照宫廷制定的规格而织的锦缎;障泥,即马鞯,用它垫在鞍上和垂在马背两旁以障泥土,所以叫障泥。这两句诗兼用铺写、夸张、讽刺的手法,意境深远:且看春风似剪刀,裁尽全国宫锦用作南游的马鞯和船帆,民脂民膏竟被如此挥霍、作践;而普天之下的百姓,由水路(运河一带)进而到陆路,都遭到隋炀帝南游人马的骚扰,简直落到了不能忍受的地步。那潜在的灭国的危机,那澎湃的覆舟之水,毕见于读者眼底。

杨广当政十四年,把绝大部分时间用于佚游享乐。诗人抨击隋炀帝耗费全国大量人力物力,以达到个人寻欢作乐的目的,真可谓倾天下之所有只为填一己之私欲,并终于导致国灭身亡,他的倒行逆施使得李商隐气愤填膺,所以就向他挥笔声讨。其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ced8877ac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8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