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中的动物习语

2023-04-21 22:09: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英语中的动物习语》,欢迎阅读!
英语,动物,习语

英语中的动物习语



英语世界是一个万花筒,也是一个迷宫,它在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同时,也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展示了其奥妙所在。英语习语是英语这个庞大家族的一个分,在这个分支里活跃着许多不可或缺的动物习语,它们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让人头疼的是,英语学习者从字面上看不出它们的确某种程度上语言都是一种特定文化的反映,不同的意象在各民族的语言中由于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具有不同的意义,英语也不例外。习语是人们在劳动实践与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提炼出来的思想结晶,是语言中的精华,它们是词的一种固定组合,像词一样是语言中现成的词汇材料,并被人们在言语交际中重复使用。可以想象,如果没有了习语,一种语言也就没有了生机和活力,它将会是枯燥而乏味的。语言归根到底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动物作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毫无疑问会大量反映在语言中,反映在习语这一语言材料的特殊形式中,给语言增添形象性和生动性。深入了解这方面的习,不仅能提高我们对习语和语言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帮助我们加深对英语的理,正确掌握习语的意义,并为习语的实际运用铺平道路。

由于英汉习语的来源不同,所以,一方面英汉民族在用相同的动物来打比方的时候,往往引发出不同的联想,从而赋予习语不同的喻义。另一方面,英汉民族在表达同一概念,意味相同所指时,在他们内心世界里产生相似联想意义的却是不同的动物。所有这些,实质上是不同民族文化差异的反映。 1、相同的动物喻体产生不同的喻义,承载不同的文化

在英汉习语中,英汉民族用相同的动物设喻,引发出不同的联想,从而赋予习语不同的喻义的例子很多。试看: 1cricket(蟋蟀)

英语中的“cricket”和汉语中的“蟋蟀”同指一种鸣叫的小昆虫。但用来作比时,会使人产生不同的联想。在英语文化中,特别是在英美文学作品中,蟋蟀大多给人带来宁静、舒适甚至幸福的感觉,它是个merry little cricket(快的小蛐蛐)。如莎士比亚的名剧《亨利四世》中就有“as merry as a cricket(像蟋蟀一样快活)表达式,随后英国人就一直沿用。狄更斯在A Cricket on the Hearth(《炉台上的蟋蟀》)中塑造了一个小仙灵的蟋蟀形象,而且它似乎还对书中的女主人公“充满了希望和鼓励”。而在中国文化里,蟋蟀能激起一种忧伤凄凉、孤独寂寞的感觉。如岳飞的“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蛩”即蟋蟀)。杜牧的《寝夜》中的“蛩唱如波咽,更深似水寒”的诗句。诗人元好问在他的《诗论》中写到:“切切秋虫万古情。汉诗中的这些表达,证明了蟋蟀叫声所引发的忧伤的确是汉文化中世代流传下来的一致形象感。 2phoenix(凤凰)

英语中的phoenix和汉语中的凤凰是传说中的同一种动物。但它给予英汉民族的联想也是不一样的。在英语文化中,phoenix与复活、再生有关。根据希腊传说,凤能活许多年——有一种说法是500年。在这一时期结束时,凤筑一巢,唱支挽歌,拍着翅膀扇起火来,把巢烧掉,凤烧成灰烬,灰烬中又飞出一只新凤,由此得到再生。因此,英美人视之为从毁灭中再生、复活的象征,也就产生了习语“rise like a phoenix from its ashes。而在汉语文化中,凤凰是一种神奇动物,雄性称“凤”,雌性称”凰”,与龙、龟、麒麟合称四灵。它被汉民族视为吉祥、幸福、安宁的象征。如古人认为,凤是时代呈祥,国家兴旺的吉兆。《淮


南子》曰:“凤凰之翔,至德也,雷霆不作,风雨不兴,川谷不渗,草木不摇。凤又被视为鸟中之王,因而有百鸟朝凤的说法,是高贵的象征。《史记》云:“凤凰不与燕雀为群”,它“出于东方君子之国”“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凤代表皇后,常与皇帝()相配,于是就有“龙凤呈祥”之说,喻指幸福。此外,“凤”字还常用于中国女性名字之中,如“凤莲”“金凤”。凤凰还喻指罕见之物,如“凤毛麟角” 除此之外,owl(猫头鹰)bat(蝙蝠)dragon()dog ()peacock()petrel(海燕)等动物的喻义在英汉习语中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2)、不同的动物喻体表达相同的所指(或概念),承载不同的文化

在英汉习语中,英汉民族在表达同一概念,意味相同所指时,在他们内心里产生类似联想意义的却是不同的动物。这种情况也不乏其例。如: 3Lion()tiger()

由于生态环境和物产的影响,英汉民族往往用不同的参照物反映同一事物。这一观点反映到英汉习语中,就是英汉民族常常用不同的动物喻体来表达相同所指。典型的例子是英语中的lion和汉语中的虎。 在英语文化中lion乃百兽之王(lion is the king of animals)。享有很高声誉。如regal as a lion(子般庄严)majestic as a lion(狮子般雄伟)Lion也可象征权力和勇猛,如lion and unicorn(捧持英国皇家像章的动物)lion heart(勇士)12世纪后期英王理查得一世因勇武大胆而被誉为“king Richardthe lionhearted(狮心理查得)。而在中国文化里,人们对狮子一般没有太多联想,狮子只不过是一种凶猛强大的野兽,不见得那么庄严雄伟,倒是老虎往往会引起类似的文化联想意义。在中国,人们都认为“虎”为百兽之王,常被描述成“壮哉于兔豪且雄,猛气不与凡兽同。吞牛伏豹爪牙利,空谷一啸来天风”“虎大王”在传说中,虎常与龙并用如龙行虎步(称帝王的仪态)。吟啸龙虎(喻吟啸之声嘹),虎踞龙蟠(喻地形险要),生龙活虎,龙争虎斗等。虎是威猛的化身。古时称勇士为“虎贲”,称勇将为“虎将”,称将军的营帐为“虎帐”,称兵符为“虎符”“虎”还可引申为危险的地方,如把勇闯险境称为“虎口拔牙”另亦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之说。

4horse()、牛(cattle) 劳动创造了世界,也创造了语言,因此表达同一概念时不同民族所采取的方式与他们各自的生产活动息息相关。“马、牛”在英汉文化历史中的作用是不同的。早期的英国人用horse()来耕作,中国人却向来用牛耕田种地。因此形容力气大时,英语as strong as a horse,汉语则是“力大如牛”。比喻奉献时,英语work like a horse,汉语用“老黄牛”;形容说大话时,英语用“talk horse,汉语则是“吹牛”英语说“you may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but you cant make him drink。汉语则是牛不喝水强按头。 马曾在英国人的日常生活中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交通运输体育活动都少不了它。因而英语中用“马”作比喻的用法相当多。如“to put cart before the horse喻指本末倒置。to flog a dead horse喻指徒劳白费力气;dont ride the high horse(莫骑高头大马)喻指不要趾高气扬;grey mare灰色的母马,比喻支配丈夫的妻子,反映出英语民族牝鸡司晨,妻子当家的文化色彩。跟汉族的“妻为夫纲”文化截然不同。

然而,由于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汉语以牛比喻的词语很丰富,如牛刀小试、钻牛角尖,牛鬼蛇神,牛角挂书、汗牛充栋,牛头不对马嘴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d5f528327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d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