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华盖集》杂文集:《青年必读书》范文精选

2024-02-20 12:42: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鲁迅《华盖集》杂文集:《青年必读书》范文精选》,欢迎阅读!
鲁迅,杂文集,必读书,华盖,范文

鲁迅《华盖集》杂文集:《青年必读书》

引导语:鲁迅先生的《华盖集》记录的不仅是鲁迅对传统文化时代风潮的独立意见,更是其被误解受攻讦时(所谓运交华盖也)的内心独白。下面是一篇《青年必读书》原文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应《京报副刊》2〕的征求青年必读书 从来没有留心过,所以现在说不出。

但我要珍这机会,略说自己的经验,以供若干读者的参考——

我看中国书时,总觉得就沉静下去,与实人生离开;读外国书——但除了印度——时,往往就与人生接触,想做点事。

中国书虽有劝人入世的话,也多是僵尸的乐观;外国书即使是颓唐和厌世的,但却是活人的颓唐和厌世。

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 少看中国书,其结果不过不能作文而已。

但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只要是活人,不能作文算什么大不了的事。 二月十日 【注解】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五年二月二十一日《京报副刊》。一九二五年一月间,《京报副刊》刊出启事,征求“青年爱读书”和“青年必读书”各十部的书目。本文是作者应约对后一项所作的答复。它发表后,曾有人在报上进行攻击。对此问题,后来作者又写了《聊答“……”《报(奇哉所谓……〉等文(收入《集外集拾遗》);可参看。

2《京报副刊》《京报》的一种副刊,孙伏园编辑,一九二四年十二月创刊。《京报》邵飘萍(振青)创办的具有进步色彩的报纸,一九一八年十月创刊于北京,一九二六年四月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查封。

读鲁迅的杂文,总会有一种复杂的奇妙的体验。有时候真觉得他真好勇斗狠,陈源他们说了几句不中听的“闲话”他就揪着不放絮絮叨叨好一阵子。有时候却



1


觉得他好情真意切,论时事说青年语多肯綮,偏激处偏有一种可爱之处,让人坐立不安,却又欲罢不能。

中考试监考时读完了《华盖集》当然有些散篇早些时候也是读过,却不似这般一气读完的酣畅。这些文字都是鲁迅1925年时的杂篇散稿,一年尽头,集结成书,他自己也称写这些无聊的东西,所获得的“乃是自己的灵魂的荒凉与粗糙”爱之乃是“因为这是我转辗而生活于风沙中的瘢痕”(书前言)。可见《华盖集》记录的不仅是鲁迅对传统文化时代风潮的独立意见,更是其被误解受攻讦时(所谓运交华盖也)的内心独白。 新与旧

鲁迅一般被看做革新的斗士,对传统文化颇多指摘。比如在《京报副刊》的“青年必读书”主张“少看中国书乃至不看中国书”,因为中国书是教人沉静的,出世的,僵尸一般,而外国书教人出世做事的,那怕“颓唐和厌世”都是活人般的。在《十四年的“读经”》直接讽刺那些主张读经的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几个“诚心诚意地来主张读经”的人当然是“糊涂透顶的笨牛”而大多数人主张‘读经’不过是这一回耍把戏偶尔用到的工具”。鲁迅反对的不是个人读经(当然他也不推崇),他反对的是以国家机器来推行所谓“读经救国论”,以读经之名行思想专制之实。就像现在所谓“国学热”,一些古籍经典爱好者自发地读经倒也无碍,如果让教愚部一纸通知取消马列课改上国学课,我想毁掉的不单是马克思,又会加一个孔子。

况且,在鲁迅看来,“古国的灭亡,就因为大部分的组织被太多的古习惯教养得硬化了,不再能够转移,来适应新环境”,而“惟一的疗救,是在另开药方:酸性剂,或者简直是强酸剂”(《十四年的“读经”)也就是说破旧才能立新,传统只有有益于开拓新世界才能保留,而“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 借批长城发破旧图新之旨: “伟大的长城!

这工程,虽在地图上也还有它的小像,凡是世界上稍有知识的人们,大概都知道的罢。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d6832711d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1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