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赏析张来《感春十三首(其一)》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2-07-27 01:10: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词赏析张来《感春十三首(其一)》阅读练习及答案》,欢迎阅读!
古诗词,赏析,其一,练习,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感春十三首(其一)

张来

春郊草木明,秀色如可揽。 雨余尘埃少,信马不知远。 黄乱高柳轻,绿铺新麦短。 南山逼人来,涨洛清漫漫。 人家寒食近,桃李暖将绽。 年丰妇子乐,日出牛羊散。 携酒莫辞贫,东风花欲烂。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信马”一句,统领下文诗人所见盎然春景,表现诗人轻松自在的心情。 B.“逼”用字精炼,生动刻画南山高耸、迫近行人的动态美,有锤炼之功。 C.本诗展现一幅农家生活素描,或全面铺开,或个别细描,层次错落分明。 D.“莫辞贫”表现农民乐观积极的精神状态,虽然不宽裕,但仍热爱生活。

15.苏轼曾评价张耒的诗作“气韵雄拔,疏通秀明”(《曲洧旧闻》卷五引),本诗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请

从语言和情感角度分析。(6分)

【分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中内容和情感及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理解与分析。整体把握诗歌大意,结合选项的解释分析作答。

2)本题考查对诗歌风格特点的分析。根据相关的诗句和表达情感的方式思考作答。

【解答】(1C.“本诗展现一幅农家生活素描”错误。结合“草木”“高柳”“新麦”“桃李”等可知,本诗以客观景物描写为主,自然景物占主要位置。更像一幅自然景物描写。 故选:C

2)首先要理解苏轼评价之语的意思。苏轼称赞张耒之诗“气韵雄拔,疏通秀明”,张耒诗以平易流丽明快见长,不拘于言语新奇,很少使用硬语及生僻的典故,汪洋冲淡,有一唱三叹之音。语言上,诗歌在描写郊野景色的时候,以“明”“秀”来形容草木,以“黄乱”“高”来形容柳,以“绿”“短”形容新麦,以“初涨”形容“清洛”,以“将绽”形容“桃李”,语言平易,意思明了,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凸显春季郊野景色的秀美。

情感上,诗人以“信马”呈现任马行走而不加约束的自由之态;以富有特点的景物展现早春的清新优美,如明秀的草木,如黄乱的高柳,如铺地的新麦,如即将绽放的桃李;以“妇子乐”“牛羊散”来展现农家生活的丰足,这些情感流露自然而畅达,可以说是气韵流畅。 答案: 1C

2)①语言平易流丽,不事雕琢,很少使用生僻字或典故。如用“草秀木明”“高柳黄乱”“新麦绿铺”“清洛初涨”等平易之语写郊野秀色,自然生动。②情感明显畅达,笔随意动,气韵流畅。如信马游春的轻快自由,早春自然的清新优美,农家生活的丰足逸乐,都在诗人笔端自然流淌,不隐晦,不生硬。

译文:

春天的郊野草木明媚,秀色宜人,仿佛可以揽入怀中。一场春雨过后,道路上尘埃不扬,


空气清新;我由着马儿欢快地往前走,不知走出了多远。道路两旁,高高的柳枝轻轻摇曳,嫩黄的颜色迷乱人眼;田野中新出土的麦苗齐齐整整,仿佛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碧绿的绒毯。陡峭的南山仿佛向我压下来;洛水涨起了春潮,清清的河水好像要漫出堤岸。村子里家家户户都在准备迎接寒食,桃李的花苞被暖烘烘的太阳熏得快要绽开。男人和妇女为丰收在望而分外喜悦,红日初升就把牛羊散放开来。赶忙买酒不要推托说家里穷;东风吹拂,百花即将一片绚烂。

赏析:

这首是作者早年任寿安(在今河南宜阳县境)县尉时所写。本诗写作者雨后信马游春所看到的郊野景色,采用移步换形的手法,由柳麦而山水而人家,逐层道来,秩序井然,作者选景构图都与农家生活密切相关,关怀人民生活的感情是从画面中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令人感到亲切自然。作者正是以这种“不着议论而理在其中”的风格在宋诗中别树一帜。

诗歌描写的,正是北方乡村春天的生活图景。本诗主要写雨后信马游春时看到的郊野秀色,很像一幅自然景物速写,人只是其中的点缀。“草木明”“尘埃少”,高柳“黄乱”,新麦“绿铺”,“南山”迎面,清“洛”初“涨”,北方原野上万物欣荣的盎然春意,引起诗人极大兴趣。雨后新晴,节近“寒食”,桃李的蓓蕾被暖烘烘的太阳熏得快绽苞了。村落里丁男妇女为丰年在望而分外喜悦,红日初升就把牛羊散放在牧场上。虽然手边不宽裕,人们还是利用劳动余暇入城“携酒”回来,与妻子同乐。树头开遍繁花的明烂春光如不及时欣赏,将会被东风带往天涯。

《感春》是诗人对北方农村春天的热情赞歌。雨水调匀,丰年在望,给农民带来了改善生活的实惠,通过诗人的主观感受,人们似乎呼吸着春天的气息,预享着丰收的快乐。作者生动具体地传达出农民这种感情,正是他关怀人民生活的表现。 【点评】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 ”一句与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相通之处;范词写“ ,以声色点染戍边战士“不寐”之愁。

2)在《师说》中韩愈指出,人们爱自己的孩子,会“ ”,但这种老师往往只是“ ”,不是“传道受业解惑”的老师。

3)·怀 ”。

【分析】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


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 【解答】故答案为:

1)长烟落日孤城闭 羌管悠悠霜满地(重点字:霜) 2)择师而教之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重点字:授) 3)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重点字:戈) 【点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名句积累: 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2.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3.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4.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5.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6.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7.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db7478aba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5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