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

2022-10-13 06:01: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欢迎阅读!
教案,诗词,中秋



七年级语文教案

课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个体思考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主备人 季益辉

课型 新授 课时 3

1、通过朗读,理解诗歌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每首诗中诗人借月所寄托的情怀,并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3、养成诵读诗歌的良好习惯,并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1、读懂课文,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对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有所感悟。 2、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月亮”所寄寓的各种内涵。

3、分析诗歌的形象的语言,特定的环境,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学习情景交融写法。 1、读懂课文,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对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有所感悟。 2、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月亮”所寄寓的各种内涵。

3、分析诗歌的形象的语言,特定的环境,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学习情景交融写法。 教师通过启发、点拨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实践。



第一课时:十五夜望月

教学重点:

1、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领会诗中美好的意境和委宛的别离思聚的情思,以及由己推人的思想境界。 一、课前口语训练

1、请同学进行课前演讲;

2、请两到三名同学对同学的课前演讲简单评价。 二、朗读这首诗

1、请两名同学朗读这首诗;

2、请全班同学边揣摩诗情画意边进行朗读2遍; 3、老师范读这首诗;

4、全班集体朗读这首诗2遍。 三、教师简介作者 王建(约767-830,字仲初,许州(今河南许昌)人。

唐代宗大历十年(775)进士。曾任昭应县丞,渭南尉。穆宗长庆初,由太府寺丞转秘书郎。大和中出为陕州司马,后归居咸阳原上。一生困顿,晚景尤为凄凉。为官在外,常与家人别离。 四、师生共同分析诗句

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阴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刺眼的惊扰,先后进入了梦乡。“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树栖鸦”三字,简洁、朴实,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况,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冷露无声湿桂花——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这也让人联想到满月中的桂树。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思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诗人无声望月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

冷露无声浸润了桂花,那么月中的白免呢,挥斧的吴刚呢,“碧

1

集备思考








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呢?诗句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明月当空,难道只有诗人独自在那里凝神注望吗?普天之下,有谁不在注目明月,神驰意远呢?诗人由已推人,扩大了望月的范围。诗人由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想思。诗人没有直说自己的情思,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语气,不知那饱含相思的清辉洒在哪一家。欲说不尽,委婉动人。 五、分小组讨论

1、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的景色的特征是什么? 秋月——秋思

2、诗人通过这种景色表达何种情感?

诗人通过联想,由已推人,在这出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中,表达出别离思聚的情感。 六、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唐诗; 2、收集更多咏月诗句;

3、朗读并欣赏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第二课时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教学重点、难点: 一、背诵这首词。

二、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教学过程:

一、从写月或月光的诗句入手,进入新课。

今来,不少文人骚客以中秋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等。同样的,苏东坡也以中秋月亮为题材,写下了这首千古绝调。我们来看看后人对这首词的评价:清朝词评家胡仔在《菬溪渔隐丛话集》里曾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在学习这首词之前,我们先来个“预习检查” 1、请一位同学朗读这首词。 2、教师范读(录音范读) 3、学生一齐朗读这首词。

(下面,同学们看屏幕上的提示和结合课本的注解,进一步认识苏东坡,并且了解一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二、作者介绍和写作背景

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教师点拔一下重点即可。 三、第二次朗读训练

①学生个人朗读;再播放一遍录音。 ②学生齐读。(让我们进入到下一个环节----“思考讨论”



2




四、思考讨论

在这首词里面,作者大胆地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在讨论之前,先了解何为联想和想象。 ①讲解“联想”的定义。 ②讲解“想象”的定义。 () 根据注解,疏通文句。

() 这首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什么?两者的联系何在?

( 提示:中国古代的诗词,大都先写景,后抒情,我们来看看这首词是否也具有此特点。)

①上阕主要写什么?(写了什么景?) 上阕----望月(写景)

②下阕呢? (抒发了什么感情?) 下阕----怀人(抒情) ③上、下两者的联系何在?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 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实景:明月、酒、青天、“我”、风、清影、朱阁、绮户 虚景:宫阙(琼楼玉宇) () 哪些地方用到了联想和想象?

联想:明月(月圆)--> 团圆(人圆) 想象:明月 -> 宫阙 -> 琼楼玉宇

( 联想和想象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之一,下面,让我们通过训练来加深对它们的理解。) 五、小组讨论

(一)词前小序,有何作用?

——词前小序,述作词缘由(怀念子由) (二)“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转”“低”表示(夜深);“无眠”表示(离情正浓) (三)“怀子由”体现在词中哪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四)联想:草尖上的露水珠(滚动的玻璃珠等) (五)想象:看到旋转的电扇,我想到„„ (让学生自由发挥或让他们课后思考。 六、归纳小结

上阕----望月(写景) 下阕----怀人(抒情)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联想:明月(月圆)--> 团圆(人圆) 想象:明月 --> 宫阙 --> 琼楼玉宇

主题:这首词表达了诗人的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 七、作业布置 背诵这首词。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dc6fbe127284b73f342508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