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妇科产后抑郁症的护理

2023-04-23 03:22: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妇科产后抑郁症的护理》,欢迎阅读!
产后抑郁症,妇科,护理

浅谈妇科产后抑郁症的护理

摘要】 目的 探讨产后护理对产妇抑郁症康复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22例产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2 例抑郁症患者均顺利康复,3-5d内走出心理阴影区,7d左右融入母亲角色,并且于20d内健康出院。结论 了解产后妇女的焦躁、抑郁情况,对症下药,进行相应的心理沟通和辅导,消除负面情绪,维持产后健康积极的心态,能够有效地帮助妇女度过这段特殊的生理阶段。

【关键词】 妇科 产后抑郁症 护理

产后抑郁症直接影响母体及婴儿的身心健康, 危害家庭幸福, 处理不当容易复发。在一般的妇产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由于缺乏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医生,不能及时发现妊娠时就存在的抑郁症状, 不能及时治疗和干预,给产妇和婴儿带来一定的心身伤害。因此产后抑郁症的护理, 必须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产后抑郁症也叫产后忧郁症,主要病因由孕妇分娩后生理及心理上的变化而产生[1]。研究表明超过半数的妇女在婴儿出生后会出现一段抑郁期,即“Baby blues”,多数健康女生为期较短或症状不明显,出现轻微的情绪不稳定等;少数产后妇女(10%)情绪波动较为异常,归因即为产后抑郁症,患者情绪上表现为疑虑、内疚、恐惧、紧张等,极少数严重的出现离家出走、抛弃孩子、轻生等极端行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近年来收治了22例产后抑郁症患者,年龄25-34岁,平均29.3岁,其中,接受高等教育20例,高中以下文化2例;20例为初次生育;顺产12例,剖宫产10例。

1.2 病因和症状

1.2.1 发病原因 心理因素:首先是妊娠期因素,负面事件对孕妇影响较正常人更大,孕期内负面事件越多,孕妇抑郁症发病率越高。其次是逃避母亲角色,很多产妇都是初产,由于对母亲认识的不足和片面,导致生活压力过大。生理因素:妊娠期妇女生理、心理变化与非妊娠期相比存在明显差异。同时孕妇的情绪更受健康状况的影响, 特别是伴有产科并发症时, 忧郁和不安更明显。孕妇的焦虑和抑郁程度与产后抑郁的发生呈正相关。雌激素和孕酮的急剧下降, 使产妇内分泌难免发生变化也是原因之一[2]。怀孕期间,女性荷尔蒙等类固醇分泌是正常情况的10倍,产后72 h 内,内分泌急速下降,也是造成抑郁的原因之一,需要注意的是,家族遗传基因和身体疾病也可能给产妇带来负面情绪。家庭因素:分娩时,不同的分娩方式对孕妇影响也不同,通常剖宫产的影响较大。产后调养期内,由于活动受限,缺乏沟通,也是产生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3]

1.2.2 发病症状 产后抑郁症的病状与一般抑郁症相类似,特征为情绪低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下降,且持续时间较长。主要表现为:少言寡语,易忧伤发怒,不爱进食,不愿活动,长时间失眠,对婴儿厌烦、冷漠,身体康复缓慢。严重的患者,心情常感到压抑,自我评价低,自暴自弃,对周围产生敌意,失去信心,甚至出现绝望,出现精神紊乱或自杀倾向。 1.3 护理方法

当产妇出现抑郁症的情况后,医院应该高度重视,除了必要的药物治疗外,更需要从患者的身心等多方面去了解和护理患者。

1.3.1 心理辅导 由于孕妇焦虑和抑郁情绪由生理-心理-社会(家庭) 因素所致,


利孕妇的身心健康和胎儿生长发育,对产妇进行心理卫生宣教与咨询是非常必要的。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产妇, 耐心倾听其诉说,与产妇接触时要注意语言的技巧, 以积极乐观、热情的情绪感染她们,使其心情愉快,以消除其紧张抑郁情绪。应及时评估产妇的心理、生理状况,通过对产妇的细心观察和认真交谈,对其流露的各种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因势利导,摆脱其悲观厌世或重男轻女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根据产妇的经济条件,酌情给予资助,减轻孕产妇的经济负担。加强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力量,根据不同的原因,设法通过亲属,特别是丈夫、婆婆要多给一些宽容和安慰,使其向往未来,感到周围的人都在关心她。关心体贴产妇,对负面情绪做缓慢纠正,鼓励产妇多交友、多交流,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倾听其内心的烦恼和忧虑,根据不同情况,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知识,给予恰当的心理辅导,减轻心理压力,增加自信心[4]。同时需要家庭成员的充分关注,了解其重要性,避免对产妇的精神刺激,多做感情沟通,营造温馨、愉悦的家庭气氛[5]

1.3.2 饮食起居 创造舒适的环境,给予良好心情。产妇的饮食需合理,避免刺激性食物,并且保证优质的睡眠。

1.3.3 减少压力 广泛开展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针对孕期生理变化的影响, 图像方式进行宣教, 帮助孕妇正确处理难题, 加强自我调节, 身心愉快地度过妊娠、分娩及产褥期。帮助产妇照顾婴儿,教育相关知识,加快角色融入,增加生活乐[6]

1.3.4 加强关注 为产妇提供有关信息, 指导正确的母乳喂养技巧, 帮助照料新生儿, 宣教新生儿护理知识及有关新生儿生理现象知识, 如新生儿黄疸、溢奶、假月经、乳腺肿大等现象, 讲解产后保健知识和产后母体生理变化, 从而帮助她们掌握如何护理自己, 如何照顾婴儿, 使其感觉有能力承担母亲这一角色, 对自己充满信心。因此在此期间, 护士应密切观察产妇的心理变化, 配合家庭分析原因, 针对不同的问题实施护理, 使其克服焦虑、抑郁情绪。对症状较轻或症状有所减轻的患者,不能放松护理,及时发现产妇的异常活动,通知医生,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出院后保持定量随访工作,保证治疗效果[7] 2 结果

经过医生和护士的精心治疗和护理,22例抑郁症患者都顺利康复,3-5d内走出心理阴影区,7d左右融入母亲角色,找到当母亲的乐趣,并于20d 内健康出院。 3 讨论

产后抑郁症是妇产科较为常见的心理异常,不仅影响自己的健康,严重的还危及家庭和孩子。对待产后抑郁症只有足够重视,采取主动治疗,才能帮助患者顺利度过这一特殊的生理期。怀孕期间产妇自身心理和生理的调节,也是必不可少的,学会掌握一些心理调节的知识,及时改善自己的情绪;在无助或寂寞时,主动求助,获得他人的关注;合理利用时间,调节作息,不能因为孩子而忽略了自己;适当做一些运动,帮助身体的恢复;时刻找一些亲人和朋友,进行温馨的谈话和倾诉,道出自己的烦恼;自己也要学会欣赏自己,获得自信;饮食上除了补养品外,适量摄取清淡的食物,由内而外调节心情。本文主要通过对产妇心理、生理和家庭几个方面的疏导,使产妇学会自我调节,适应作为母亲的角色替换,树立自信,负担起自己的责任,加强自己的生活能力,适应新生活,同时通过家庭的配合,降低抑郁症的发病概率,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1] 李会莉.48例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当代医学,2009,15(19):144-145.


[2] 陈起燕, 张蓉连.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1999, 34(3) : 140. [3] 周桂云.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及护理措施[J].医学信息下旬刊,2009,4:134-134. [4] 陈晓莉,刘俊梅.初产妇的心理特征[J].中国临床复,2003 ,21(7):3000.

[5] 王宏伟.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和护理干预[J].中国医学创新,2010,7(9):148. [6] 白彩芬.浅议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护理措施[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1:227.

[7] 何玉敏,罗林虹,吴旻.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影响[J].河北医药20083012):2011- 20 1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dcabb9ba8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9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