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学前幼儿教育小知识大全

2022-12-11 18:03: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有关学前幼儿教育小知识大全》,欢迎阅读!
幼儿教育,学前,有关,知识,大全

有关学前幼儿教育小知识大全

观察是人们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对自然现象进展考察的一种根本的科学方法。观察是人的感官在脑的指导下进展的有意识、有组织的感知活动。可以说,观察是一切科学活动的根底,没有观察,就没科学。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观察的方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方案地组织和启发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详细的印象,并在此根底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观察的方法可以保证幼儿在直接接触事物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直观、生动、详细地认识事物,了解事物的特性,提高幼儿感官的综合能力。培养其运用感官探索周围环境的习惯,并为开展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形成概念提供丰富的感性经历。所以,观察的方法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育中是最根本、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幼儿经常运用的学科学的方法。

观察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借助于感官进展直接观察,另一种是通过仪器进展间接观察。而观察又可以分为个别物体的观察、长期系统性观察、比较性观察、间或性观察、室内观察与室外观察等。因此,必须注重对学前儿童的观察活动的指导。

一、尽可能提供实物、实景实物、实景是指真实的事物与景象。提供实物、实景是保证幼儿观察活动成功的前提,可以使幼儿的观察得到最真实的效果。幼儿年龄小,通过用图片或模型供幼儿观察,会使幼儿的感性经历不真实、模糊,甚至出现错误。所以,教师必须尽可能为幼儿的观察活动提供实物、实景,特别要经常带着幼儿外出活动,到实地进展观察,使幼儿的印象更清晰、准确。 二、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观察客观事物的特征是多方面的,它们有着颜色、气味、味道、冷热、声音、手感等多方面的差异。


同时,观察是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既包括用眼睛看,也包括用其它各种感官去感知事物。因此,在观察过程中,只要条件许可,就应该让幼儿的各种感官都参与观察活动: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手去摸,用鼻子去嗅,有些东西还可以用嘴去尝,从而使幼儿从物体的不同角度对其属性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既学习了观察的方法,同时也开展了幼儿的感知能力及观察力,能用看、闻、听、尝、触摸等感觉来认识自然。 三、引导幼儿多角度地观察事物

在指导幼儿观察时,一般可以先对现象有一个整体、大致的认识,使幼儿先能了解观察对象的全貌;再着重观察它的主要方面乃至某些次要的,但是值得注意的细节;最后还要注意观察各个部分和各种现象之间的联系,使幼儿对所观察的事物有一个比较完整、清晰的认识。

四、指导幼儿学习观察方法

幼儿观察事物较笼统,不够准确,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他们还未有掌握一些初步的观察方法。教师在指导幼儿观察事物的同时,应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有目的、有方案地教给幼儿一些最根本的观察方法。在幼儿阶段,主要是学习顺序观察法、比较观察法和典型特征观察法。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e00bd015a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d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