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美国漫威英雄系列电影

2023-04-22 05:29: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解构美国漫威英雄系列电影》,欢迎阅读!
解构,美国,英雄,系列,电影

解构美国漫威英雄系列电影

作者:熊晨溪

来源:《声屏世界》 2016年第8



熊晨溪

摘要:随着电影《复仇者联盟》12的大热,全球范围内又再次刮起超级英雄旋风。特吕弗曾说:“当一部影片达到某种程度的成功,它便变成一个社会学意义上的事件。”电影是美国输出主流价值观与意识形态的重要方式,超级英雄类电影更是其代表类型,一直以来层出不穷,兴盛不衰。作为近年来盛产超级英雄电影的代表,文中试图运用后殖民主义批评、消费主义批评以及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对美国漫威英雄电影进行解构,透过影片了解其输出的美国式价值观与意识形态及其商业化的运作模式。

关键词:漫威电影超级英雄解构

美国漫威公司由1939年建立漫画公司发展至今,创立了一系列包括蜘蛛侠、钢铁侠、美国队长、雷神、绿巨人、金刚狼、蚁人等8000多名极具影响力的漫画角色。其麾下的角色都是具有独特个性拥有不同特殊能力的超级英雄或大反派,创造了一个神奇帝国的同时其传递的美式价值观也影响了几代人。

新时代后殖民主义植入方式批评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漫威的角色陆续被搬上了电影大银幕,其科幻的故事内容配合好莱坞绚丽的特技,让受众在怀旧的同时也得到了视觉上的满足。由于受众的年轻化,这类电影也成为西方后殖民主义对青年人新一轮狂轰滥炸的载体,使其在热血沸腾的情节中,在一轮轮的视觉盛宴中不自觉的吸收、崇拜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价值观。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漫威电影中传递的意识形态对社会的影响。

首先是电影传递的“个人英雄主义”。在漫威电影中,英雄人物总是孤身一人冲锋陷阵,并以保护他人的想法而拒绝接受他人的帮助。我们在影片中常常能够看到蜘蛛侠一人对付比自己形体大几倍的变异怪物,同时还要保护周围的普通百姓不受伤害;看到钢铁侠穿着多功能战甲穿梭于城市之间,轻松甩掉全程警察的追捕;看到金刚狼总是不听别人劝告,克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只身救人……这是漫威常用的情节模式。这种套路用在拥有超能力的角色身上看似合乎情理,但放在受众身上来看,每个人都向往成为电影里的那个英雄,通过惩恶锄奸来得到世人的崇拜。试想一下倘若是大家齐心协力消灭敌人,把个人英雄主义淹没在集体主义之中,那么那种被世人瞻仰的崇高感又向何处寻觅?阿德勒认为:“一个人为了显示自己比别人更加重要,内心深处会希望自己能克服弱点,超越自我,成为一个人人仰慕的大英雄。”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特立独行与众不同,尽量避免和别人拥有相同的想法,私下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因此,电影试图通过一种个人主义来消解集体主义,使得世故人情已经冷淡的社会变得更加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的社会也难以对统治阶级构成威胁。

其次,漫威电影中随处可见的“救世主”形象,为以美国为首的国家扮演“世界警察”角色到处插手别国政治披上了一件“合情合理”的外衣。电影中的人物,英雄角色不约而同地爱多管闲事,即使是受到被救人的排斥和不解也“乐此不疲”。尽管直到故事的最后一刻拯救了世界,才最终得到世人的理解与赞赏。这种高高在上以一种救世主形象存在的英雄,似乎在告诉人们:“你们不懂得如何做对的决定,只有我能够拯救你们,即使现在你们不理解。”用一种“为你好”的伪善外衣,掩盖了其霸权行为,殊不知真正的“善”是帮助他人而不是给他人


强行灌注自己的价值观,把别人变得和自己一样。这种价值观的天生“优越感”很容易使人走入偏执的境地。

最后,无论政府或者民众再怎么不理解排斥自己,影片中的英雄人物始终忍辱负重,即使期间偶尔有迷失的时候,但到最后仍然回归善心,绝不报复社会。例如X战警中的X教授的变种人队伍,人类想尽办法消灭变种人,他们依然默默地保护人类,并对抗以万磁王为首的想要消灭人类的敌对变种人同胞。对于角色的这种始终不变的初心,从积极的方面来说有利于激发大家保护弱者的效应,另一方面似乎在暗示着人们放弃对统治阶级的斗争,鼓励对统治阶级的顺从。另外,受众在观影的过程中紧张的情节集聚了平时心底积压的情绪,并通过影片结尾反派人物被剿灭的大快人心的结局而得到释放,从而心底的压抑得到发泄使其不具有攻击性。

总之,西方世界通过将这种种价值观隐形地植入电影中,不仅是希望消解来自第三世界联合的压力,对于西方社会自身而言也是消解其社会矛盾的一种隐蔽方式,从而达到维护西方统治阶级对外维护霸权对内维护政治稳定的目的。

商业化运作中的消费主义与女性角色形象定位批评

超级英雄人物最抢眼的是其万年不变的行头,蜘蛛侠所穿的特殊纤维制作的大红色套头紧身衣,钢铁侠的烤漆航空钛合金材质铠甲,美国队长的星条旗外衣和盾牌,雷神托尔的大铁锤……这些鲜明的战服是英雄们特有的Logo,通过系列电影反复出现在大众视线中。这不仅有利于塑造系列电影的品牌影响力,更是把这些特有的物品符号化了,使其赋予英雄独有的精神内涵,人们一看到某物就联想到这个角色,因而衍生了除了电影之外英雄效应的产业链。特定的“装备”代表了特定的英雄精神与理念,通过消费这种理念也可以鲜明的展示消费者的喜好与个性。

如果说影片特有的精神理念是无形的产品,那么有型的产品莫过于演员的形象营销,此类英雄电影中的主角外形都俊朗高大,让人难以忘却。系列电影的造星效果最为显著,电影塑造了明星,续集中演员的明星效应又为电影增色。比如美国队长是一个外形英俊的年轻小伙,并且不会变老,钢铁侠是个潇洒不羁的老牌帅哥,金刚狼则是肌肉发达的猛男,蜘蛛侠是个白净斯文的纯情男孩,黑寡妇是个性感火辣同样不会变老的少妇……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的事物让人印象深刻,这也是电影商业化运作的最鲜明的特点。受众与剧中的角色是一种看与被看的关系,受众在看电影的时候是以一种上帝视角纵观全局,在消费电影的时候满足了窥视的欲望,从而带来一种具有征服感的愉悦。

此外,英雄系列电影以打斗动作为主,其中的女性角色不仅少而且类型模式化,处于一种非主导的弱势地位。女性角色的类型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为身怀特殊技能的武打型女郎,这类女郎通常身材火爆穿着性感。有的是通过身体外交成功打入敌方阵营的美女间谍角色,有的是空有一副好身手却没有领导能力只听命于他人指挥的女保镖,不是成为英雄主角的帮手就是其敌人,例如钢铁侠中的黑寡妇、X战警中的变色女。这类女性没有坚定的意志和信念,经常为了自己的利益变换阵营,最终不是被英雄感化就是被英雄所杀。第二类女性角色是围绕在英雄身边的灵魂伴侣,这些女子多为金发碧眼的女郎。她们清纯柔弱,通常不知道英雄的真实身份,情感脆弱单纯,由于是被英雄爱惜保护的弱者角色而常常成为英雄的软肋,通常被敌方抓去当人质最后得到英雄的解救。电影中大部分展现的女性角色不是没脑子就是没力气,她们唯一的出路就是等待英雄的指引或解救。这种强烈的男权主义色彩充斥在西方英雄主义电影中,女性作为被看对象和无力左右自己命运的地位是此类电影常常为人所诟病之处。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栏目责编:曾鸣

参考文献:




1.[]弗朗索瓦·特吕弗:《Akindwordofcritics,1972年版,第100页。

2.谭君:《从〈超凡蜘蛛侠〉看美国式个人英雄主义》,《电影文学》,20122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e1bf3ef50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3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