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五中 2019—2020 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2022-04-25 00:13: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河南省郑州五中 2019—2020 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欢迎阅读!
河南省,考试题,郑州,五中,学年

郑州五中 20192020 学年下学期第一次考试

A. 以:蒙辞以军中多务 B. 益:自以为大有所益 C. 尔:尔安敢轻吾射 D. 乃:蒙乃始就学

七年级

一、 积累与运用 28 分)

我酌油知之

香远益 但手熟尔 取一葫芦置于地

7.默写(8 分)

①谁家玉笛暗飞声, ,凭君传语报平安。 B.教诲/懊悔/震撼蝉蜕/逃脱/气冲斗 遗憾 战斗



C. 菜畦/青蛙执拗/拗 花圃/哺 家/妇孺皆知 是: D.斑斓/狂澜流/腐蚀 /镐 屏障/峰峦叠嶂 姿 2.根据拼音填汉字。(4 分)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曾经出现过许多杰出的人物。是:

我们认识了对敌人深 wù 痛绝的鲁迅先生,鞠躬尽 cuì 、死而后已的邓稼先,慷 kǎi 淋漓、气冲 是:

分) 斗牛的闻一多,他们的性格虽然 jiǒng 乎不同,但都对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突 出贡献。 8.综合性学习(6

最近,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中小学校开展“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主题班 会活动的通知》。为积极响应号召,学校准备在近日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这一活动。假

若你被推荐为这次主题班会的主持人,请按要求完成下面两项任务。 3.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2 )

分) A. 今天小学同学相聚,我看到了小萍,真想不到当年拿起英语书就头疼的他,竟 1)请你为这次主题班会写一段开场白,要求:突出主题,语言简洁得体。(3



然能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真得刮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 窄/挟 课/粗犷古/恒 默契/锲而不舍

B. 鲁迅是文化大家,他的许多作品广受读者喜爱,鲜 C. 莫言的文学成就在国内早有公认,获诺贝尔奖是当的。 D. 为了揭示中华文化的传承规律,他潜,耗费了毕生精力。 4. 关于名著《骆驼祥子》,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骆驼祥子》作者是老舍,该小说描写了以祥子为代表的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 事,无情地批判了封建社会不让好人有出路的严酷现实。

B. 《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健壮、自尊好强,经历了人生的三 起三落后,变得更加坚强起来。

C. 《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老舍,原名舒庆春,被誉为“人民艺 术家”。

D. 祥子第一辆车被抢走后,回到人和车厂。他先在夏家拉包月,拉了四天就辞工 了,又去杨家拉包月,刚离开杨家,买车的钱就被孙侦探抢走。 5. 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 A.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见:看见) B. 即更刮目相待。(更:重新) C. 射于家圃。(尝:曾经) 6.下列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D. 陈康肃公善射。(善:擅长)

(2 )



2)班会活动设计中,有一个人人参与的分享环节——“推荐精忠报国英雄”。你最

崇敬的英雄是谁?请向同学推荐。要求:概述英雄事迹,语言简洁准确。(3 分) 最崇敬的英雄是: 推荐理由是: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 913 题。(共 17 分)

寻找薄荷的小孩

1)我不知道她到哪里去了,至少,我确定在茫茫人海之中,我和当初的那一群 小孩,都像被撒入海中的一把粗糠,随着潮汐而漂浮。如今,我停泊在狭小的港湾, 而她,是否仍在海上的风暴里沉浮,抑或早被鱼群吞食?我真的不知道,也无从知道 了。

2她是我的启蒙师,其实只比我大一岁,留着西瓜皮头发,同样又干又瘦又小。 但她对于树木花草的常识却比我丰富,在平原的农村里,第一个教我辨识海边林投果 与凤梨的差别的就是她,至于防风的木麻黄与高山松针也是她告诉我的。可笑的是, 我用她教我的常识在野外辨认植物的比赛得了奖状,而她却遥遥挂尾,因为许多生字 不会写,在“木麻黄”那题格里,她说她只会写一个“木”字。

3)她与我坐在一起——小学老师为了提高整体学习成绩,刻意把功课好与功课 差的编在一块儿。我们一起写字,一起打扫户外,一起种菜,一起上厕所。但她的成



七年级语文卷第 1 页共 3




绩并没有进步,每天早上我盯她:“生字写了没?”她溜着大眼睛盯着百褶裙,随即 都像被撒入海中的一把粗糠,随着潮汐而漂浮。 又高兴地问我:“你今天便当带的什么菜?”就这样养成每天早上交换看便当菜的习

惯,而且非常神秘,掀一道小缝快速瞄一下,马上盖紧交回对方,这些动作都在桌底 12.文中三次写到了“我替你报仇!”请结合上下文,说说它们各有什么作用。(3 分) 下进行,好像两个匪谍交换情报。其实都是萝卜干主题,但我因为父亲卖鱼,天天塞 鱼,她家卖菜,天天塞菜。我们偷看之后,总是下一致的结论: “又是鱼!”“哼!



又是菜!”她老是不能控制口腹之欲,顺道把便当吃完。我们原本说好中午吃便当时 1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交换菜,一直没换成。

A. 本文记叙了“我”与好友之间的童年趣事和情感交流,表现了两人之间的深厚

4)也许吃饱饭有力气了,朝会唱歌,她的声音特别大,连校长都会悄悄回头瞄 情感,生动感人。 她一眼。她的节拍又抓不紧,前奏未完就起头,全校被搞得一起快唱,旗才升到一半, B. 全文在时间上是按照“现在——过去——现在”的方式来叙述,首尾呼应。 已唱到尾声,逼得升旗的女生拉杠杆似的拉到顶就算了。 C. 文章第(4)段描写好友在朝会时唱歌的情景,通过侧面描写“连校长都会悄悄

5)中午吃便当的时间,她就溜到操场荡秋千,百褶裙张得像伞,快碰到大榕树 回头瞄她一眼”来突出她的声音特别大,表现了她在公共场合的鲁莽和不注意个人言 的头顶了。我坐在教室里可以看到她荡来荡去,偌大的操场就她一个人。我吃饭一向 行。 慢,别的同学开始往操场跑,她就改坐在秋千板上闲晃,一手抓着另一台秋千绳,不 D. 文中的“西瓜皮头发”“萝卜干主题”的便当、“打手心”“百褶裙”等,带 给别人玩,待我解决掉便当,跑去找她,没荡两下,又得进教室午睡了。 有“我”童年时代的烙印,使文章有一种怀旧的气息。

6她还教我怎么逃过男生们的欺负,通常玩躲避球时,敌国的男生都十分默契, 三、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 1417 题。(共 10 分) 一定先打死其他人,把场子空出来,最后才全力攻击我。她虽为敌军,却很护我,大

闻一多先生上课 汪曾祺

叫往左、往右、趴下,但我仍然被球砸到,衣服上一团大球印。她看我这么不成材, ①先生性格强烈坚毅。日寇南侵,清华、北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后改为西南联 打定主意叫我下回跑出场外“自动求死”。有时,被欺负得心头很酸,不免吸鼻子掉 合大学),在长沙少驻,将往云南。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 眼泪,她就说:“①我替你报仇!”她的报仇方式很简单,回头狠狠地瞪男生一眼。 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

7)不过,我也替她得了一面奖状。我教她这次月考交白卷,下次月考再答题, 所谓“山羊胡子”,而上髭浓黑,近似“一”字。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有 终于得了“进步奖”,赏铅笔一支。严格说,不能算我的功劳,因为交白卷那回,她 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回头侧身,口衔烟斗,用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审视着现实,很 的手心被打得发红。 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

8我与她只合坐一学期,编班之后少有来往。但我永远记得,编班前有天中午,

②联大到云南后,闻先生专心治学,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图书馆在楼上。

她不知道从哪里摘来几片茸茸的叶子,告诉我那是薄荷。那天的中午,我完全睡不着,

那时不少教授爱起斋名,如朱自清先生的斋名叫“贤于博弈斋”,有一位教授戏赠闻

嘴里含的薄荷叶凉得让我拼命吞口水。现在的我对薄荷茶特别喜欢,应该是拜她所赐。

先生一个斋主的名称:“何妨一下楼主人”。因为闻先生总不下楼。

9“②我替你报仇!”曾经有位寻找薄荷的小女孩这样对我说,也是唯一对我 ③我在读西南联大时,闻先生先后开过三门课:楚辞、唐诗、古代神话。 这话的人。但我不知道她漂浮在哪一处海面,如果她像我当初一般哭泣,我希望换 ④楚辞班人不多。闻先生点燃烟斗,打开笔记,开讲:“痛饮酒,熟读《离骚》, 我对她说:“③我替你报仇!” 乃可以为名士。”闻先生的笔记本很大,长一尺有半,宽近一尺,是写在特制的毛边 9.文中能体现“她”对“我”好的有哪四件事?请简要概括。(4 分) 纸稿纸上的。字是正楷,字体略长,一笔不苟。他写字有一特点,就是爱用秃笔。别

人用过的废笔,他都收集起来,秃笔写篆楷蝇头小字,真是一个功夫。我跟闻先生读 一年楚辞,真读懂的只有两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10.下面句子中的两个“盯”字各有什么表达效果?请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4 分)

⑤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不单是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连理学院、工

每天早上我盯她:“生字写了没?”她溜着大眼睛盯着百褶裙,随即又高兴地问我: 学院的同学也来听。工学院在拓东路,文学院在大西门,听一堂课得穿过整整一座昆 “你今天便当带的什么菜?” 明城。闻先生讲课“图文并茂”。他用整张的毛边纸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

按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

闻先生是一个好演员。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 1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①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3 分) 我不知道她到哪里去了,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听这样的课,穿一座城,也值得。

至少,我确定在茫茫人海之中,我和当初的那一群小孩,



七年级语文卷第 2 页共 3


【乙】《说苑》:常枞①有疾,老子往问焉。常枞张口示老子曰:“舌存乎?”曰: ⑥能够像闻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并世无第二人。他也讲初唐四杰、大历十才子、

“存。岂非以其软邪?”“吾齿存乎?”曰:“亡矣。岂非以其刚邪?”常枞曰:“天 《河岳英灵集》,但是讲得最多,也讲得最好的,是晚唐。他把晚唐诗和后期和绘画

下事皆尽矣。”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吴亮《忍经》) []①常联系起来。讲李贺,同时讲到点画派,说点画看起来只是不同颜色的点,这些点似乎

枞:据传是老子的老师。 不相连属,但凝视之,则可感觉到点与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讲唐诗,必须本人既

1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 分) 是诗人,也是画家,有谁能办到?闻先生讲唐诗的妙悟,应该记录下来。我是个大大

⑴阅十余岁 ⑵尔辈不能究物老子曰 咧咧的人,上课从不记笔记。听说比我高一班的同学郑临川记录了,而且整理成一本 ⑶常枞张口示

《闻一多先生说唐诗》,出版了,这是大好事。 19.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⑦我颇具歪才,善胡诌,闻先生很欣赏我。我曾替一个比我低一班的同学代笔写一 A.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 篇关于李贺的读书报告—西南联大一般课程都不考试,只于学期终了时交一篇读书报 B.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 告即可给学分。闻先生看了这篇读书报告后,对那位同学说:“你的报告写得很好, C.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 比汪曾祺写的还好!”其实我写李贺,只写了一点:别人的诗都是画在白底子上的画, D.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 李贺的诗是画在黑底子上的画,故颜色特别浓烈。这也是西南联大许多教授对学生鉴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别的标准:不怕新,不怕怪,而不尚平庸,不喜欢人云亦云,只抄书,无创见。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14.文章第①段说“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这里所 表达的闻先生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2 分) 21.甲文作者和乙文的常枞在揭示“天下事”相关道理时,采取的方式有何不同?请简

要分析。(4 分)



15.选文①~②段用了两个事例来体现“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请简要概括这两个

事例。(2 分)







16.文章为了突出闻一多上课的风采,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 分析。(3 分)



17.本文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哪些特点?(3 分)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22. 本诗颔联和颈联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山西村的?(2 分)







23.请结合“无时”一词,分析尾联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2 分)

四、古诗文阅读。(共 15 分) 五、 作文(共 30 分)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不管时光如何变迁,都会有一些人、一些事长存我们的心底。当我们走过熟悉的小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 路,看见熟悉的物件,听到熟悉的歌曲,那些过往会一点点被触及,那些回忆会一点 论。 点泛起.....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请以“有那么一个人”为题,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 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

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要套作,不得抄袭;(3)不得透露真实的人名、校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 名、地名等相关信息。 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

七年级语文卷第 3 页共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e26d85e7a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1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