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教案——不懂就要问

2022-04-30 05:05: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三年级语文教案——不懂就要问》,欢迎阅读!
语文教案,就要,年级



三年级语文教案——不懂就要问

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板书课题:《不懂就要问》看

”、 “流利 ”、 “连连点头 ”、 “壮着胆子 ”等词语中领悟到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表达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

到这个题目,同学们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课文里是讲谁不懂?哪儿不懂?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3.找出带有下列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吓要问谁? “不懂就要问 ”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2.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不明白的字、词意可查字典,字典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划划、圈圈。读完读文还可跟周围的同学小声议论议论。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4.同

学们交流有关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二、深入学习,质疑解疑。细读课文,围绕重点展开质疑、讨论研究,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1.什么叫“私塾 ”? “私塾 ”与现在的学堂教与学有什么不同?(这一问题的提出,要让学生懂得,正因为先生只教读和背,从来不讲意思,所以才发生了孙中山提出问题,要先生讲意思的故事,这也是故事发生的原因。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质疑、解疑。 “照例 ”、 “流利 ”、 “连连点头 ”在课文里是要说明什么的?课文前面写了先生对孙中山的学习背诵是 “连连点头 ”,而后面孙中山自己却认为这样糊里糊涂地读书没有什么用。孙中山是怎样对待学习的?对先生的提问为什么要 “壮着胆子 ”?对先生请求时用了礼貌用语说明了什么? (通过二次问题的讨论,让学生从 “照



呆了、害怕、霎时、鸦雀无声、拿着戒尺、厉声问道、收起戒尺、让孙中山坐下 ”。 接着看课文插图,对比想一想,同学们的表现与先生的态度怎样?围绕上列词语展开讨论研究: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先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出示课文插图,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能有感情地运用有关词语复述图意。4.学生质疑:向先

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学生提问呢?(教师帮助学生区分清楚:过去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育与今天民主开放或教育的不同。)师: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精神?课文是怎样告诉我们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明确:孙中山当时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三、深入画面,指导朗读。1.自由组合,三人为一组(一人读孙中山先生的话,另一人读私塾先生的话,一人读旁白)练习。2.请两组同学汇报。在分角色朗读时,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读出不同的语气。如 “......,有什么用呢? ”这句话是说孙中山认为糊里糊涂没有用,要读出肯定的语气; “......,不怕挨打吗? ”是别的同学感到奇怪,不明白,才问孙中山的,




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你会背了吗? ”是先生厉声问的,要读出严肃、生气的语气。又如 “请您给我讲讲吧! ”应读出恳求、期待的语气; “我就讲讲吧! ”应读出表示答应的语气。四、深入探究,学习精神。师:学习了课文,你有哪些体会?(①孙中山小时候读书背诵,毫不糊里糊涂,能够自己对自己提出问题,正如名人所讲 “读书要有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 ”,所以先生对他小时候的学习成绩是 “连连点头 ”,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②在一百多年前的封建社会里,孙中山为弄清道理,不怕挨打,敢于向先生提问,他认为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这种 “勤学好问、读书求理 ”的精神太值得我们学习了。)师:说说你在平日的学习中是怎样勤奋好学的。......)板书设计: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e4ab90cbe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5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