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给二女儿出嫁的一封信

2023-10-02 06:16: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王安石给二女儿出嫁的一封信》,欢迎阅读!
王安石,封信,出嫁,女儿

王安石给二女儿出嫁的一封信

梁启超说王安石以不世出之杰,而蒙天下之诟其实就是对其一生最好的总结。 他是人才,但他在生前死后都受到了太多的诟病。如今,朝堂上的那些是是非非已随着大宋而去,王文公留下的诗词却仍惊艳着时光。

诗词世界里的王安石,比朝堂上显得更为洒脱。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每到春节就会被大家念叨;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很少有人像他这样,注意到墙角的那枝小梅;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年轻的王安石其实也有意气风发的时候。



透过这些诗词,我们能看到王安石更真实的一面,所以多年来这些诗一直备受推崇。但有一首诗,明明挺有水平,却长期被今人忽视,甚至很多诗集里都不收录它,这是为何?本期笔者就给大家分享这首他写给已出嫁女儿的诗,大家且看:

《和诗赠女》(宋.王安石)青灯一点映窗纱,好读楞严莫忆家。能了诸缘如幻梦,世间唯有妙莲花。



这首诗是王安石写给女儿的诗作,女儿的名字史书没有记载,只知写此诗时此女已出嫁。从诗的内容来看,应该是出嫁的女儿写了信回来,信里还有首思乡诗,表示自己很想家。作为父亲,王安石便写诗来安慰她。

前两句是安慰女儿,让她不要一味地想家,可以时常读一读《楞严经》。《楞严经》是佛家的一本经典著作,这是希望女儿能在经书里得到感悟,以减少思乡之情。首句青灯一点映窗纱,既是写女儿思乡时的情形,也暗合了读经书时的心境,其实是挺有意境的。

后两句则是劝女儿要想开。王安石自己一向也喜佛,所以才会有世事如梦,世间唯有妙莲花这一类的观点。




我们仔细看这首诗,其实遣词用字基本上是精准的,看得出来王安石写得也算是用心。但这样一首挺有水平的诗作却长期被忽视,笔者翻看了多本古籍都找不到有名家点评过它,而且很多诗集也并没有收录它。这是为何?

究其原因,主要是本质上大家无法认同他对女儿的这番教诲。在这首诗里,我们并没有找到一般家庭的父女深情。虽然王安石也是关心女儿的,不然他不会写这样一首诗。但对于女儿的思乡、思父母,他并没有做出相应的回应,只是叫女儿多读经书,不用想家。他甚至认为一切思念都是,都没什么实际意义,这在一般人看来肯定是比较绝情的。



古人都是比较重情谊的。比如唐代诗人韦应物写给女儿的《送杨氏女》,就很受待见了。韦应物这首诗是送女儿出嫁,其中用了大量的篇幅表达对女儿的不舍,还教女儿在夫家时要懂事一点,不要让自己担心。这种父爱是很能打动人心的,它受到推崇也就是情理之中了。

与韦应物的父女深情相比,王安石显然就显得不近人情了。那么王安石这样做就真的错了吗?我看也未必。一方面,在古代远嫁的女儿要回家一趟确实也挺难,王安石如果也写上几句思念女儿的话,只会让女儿更加伤怀,毕竟古代因思乡而病亡的女子其实并不少。另一方面,王安石其实是替女儿想到了慰藉思念的办法了的,不管读经书有没有用,至少他认为是可以帮到女儿的。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他这样做倒也没错。



事实上,王安石也并不是一个绝情的父亲。他在任职鄞县知县时,曾有过一个女儿,可惜一岁多就早夭了。后来王安石要调离鄞县时,还专门到女儿坟前看她,并写下了首《别鄞女》:

行年三十已衰翁,满眼忧伤只自攻。今夜扁舟来诀汝,死生从此各西东。

诗的大意是:才30岁就已经身形衰老像个老头子了,沉浸于丧女之痛久久不能自拔。今天乘着一叶扁舟来和你告别,就这样死生各西东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e4fa36b8d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0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