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瓜洲绿字的妙用

2022-09-21 09:10: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泊船瓜洲绿字的妙用》,欢迎阅读!
瓜洲,妙用

妙用“绿”字绘春色

——《泊船XX》绿字的妙用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 首》中的第一首,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是脍炙人口的绝句,表达了作者对家 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其中的 “春风又绿江南岸 ”尤其被人们称道。这一句好在 哪里?好就好在妙用 “绿”字绘春色,使人顿觉江南春好,生机盎然。这一 “绿”字 正是诗人反复锤炼的结果。

“绿 ”是全诗的诗眼,是全诗最精炼传神的字。讲古诗,不可不讲诗眼。

据说,王安石的这一句诗开始写作 “春风又到江南岸 ”,圈去 “到”字,注上 “不好”,改为 “过”,又圈去,选 “入”,不久又改用 “满”,像这样改动十几次,最 后才定为 “绿”。

一、品味 “绿”字,咬文嚼字,体会诗人用词之精妙

1、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首诗中有句诗因某个字用得特别妙而成为千古绝 句,有谁知道是哪两句诗、哪一个字吗?( --------------------- 绿 ---- 。)

1)读了这个 “绿”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还听到了什么?一个

“绿”

字不仅使我们看到了成行的碧树,荡漾的春水,还让我们看到了烂漫的桃花, 各色的野花,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

2)这个“绿”字还让你们想到了哪些词语或诗句?

(师生朗读描写春天的诗句)比如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 天。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 丝绦。 ——儿童疾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

2、体会诗人用词的传神

:

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感觉这个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也仿 佛有阵阵春风

1/ 3




铺面而来。这个绿字内涵这么丰富,其实得来不易。关于这个 字,还有一段小故事,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相信你会更进 一步的感受出诗人对词的推敲及用词的准确传神。

师:

对,据说王安石为了这个 “绿”字,推敲了很久,进行了十多次修改,最后 才决定用 “绿 ”字,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诗人可能用过哪些字?(到、过、入、 满、、、、、)你能 “到、过、入、满 ”放到诗中读一读吗?

3、这么多的字,作者为什么最后用了 “绿”字呢?究竟妙在哪里?师:

“绿”字写活了初春江南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景色。 “绿”形容词活用作动 词,是吹绿的意思,用得绝妙。春风所到之处无不染绿,这就使看不见、摸不 着的春风被拟人化了,正 “绿 ”的妙处。 “春风又到江南岸 ”的“到”以及后来的 “过”入“”满“”等等,不是不能用,而是比较平板,不够鲜活,只是一般叙述,只 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不够生 动形象,而 “绿”字色彩鲜明,使人联想到江南的春色是满眼碧绿,充满生机, 字里行间透露出春天的气息,给人境界一新的具体感受, “春风又绿江南岸 ”则 不仅叙述出春风已来到江南,而且描绘出绿草如茵的江南之春,明媚的春光更 引发诗人想回家看看的念头。这怎能不让游子长叹一声 ——“明月何时照我还 ” 呢?所以作者运用了绿字,

3、教师总结:

一个 “绿”字,表达了眼前一片景,胸中无限情;一个 “绿”字,使《泊船瓜 洲》成了千古绝句;一个 “绿”字,使王安石改字成了千古佳话。现在我们也来 当一回王安石,推敲一下以下的句子该用什么字好。

四、选字练习,学习运用,体会 “推敲 ”的妙处

1、选择最恰当的字填入括号内,并说说理由。

旺、浓、闹

xx 枝头春意()。

2/ 3




起、动、翻、皱、拂 风乍起,吹()一池春水。

2、自由填字:

春风吹()了树梢,吹()了小草, 吹()了 XX,吹()了 XX 五、拓展

相传, XX 想出两句诗: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但一时不知用 “推”还是用 “敲”字,就伸手做推敲 的姿势,韩愈得知后,建议用 ‘敲'字。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 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再说, ‘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 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 ”贾岛听了,连连点头。

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 “推敲 ”。 师小结:

困难有,可是他并没有草草的结束创作,而是推敲再推敲。

贾岛的这种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希望以后大家在自己的创作中也可以做到 “推敲 ”二,尝试一下,并不是那么难。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写作上要字斟句酌,千锤百炼,才能写出这么精髓的千古名句。多读书对 写作的益处: 可以借鉴和模仿。

3/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e555b7618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5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