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起民族的脊梁

2023-05-04 06:20: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撑起民族的脊梁》,欢迎阅读!
脊梁,民族

撑起民族的脊梁

——《太行山上》观后感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 李晓夏

走出电影场,却忘不了场内的人潮涌动,忘不了久违的八一军徽出现在银幕一刹那的叫好声,忘不了影片惊险、悲壮的战斗场面,忘不了播映中观众席上发出的雷鸣般的鼓掌……

平型关、阳明堡、黄土岭……一场场著名的战役,一个个熟悉的身影,抗战先辈们的浴血奋战,日本“名将之花”的凋谢,美国记者的热情称赞……这部记载着可歌可泣的国共将士与老区百姓英勇杀敌的史诗巨片,大处气势磅礴、真实惨烈,细处淳朴感人、荡气回肠。感动之余,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也压在了自己的心头:先辈们用鲜血浇筑的这一片净土,先辈们用热血染红的旗帜,需要我们来捍卫、需要我们来延续。

中国军民浴血太行,撑起的,是我中华民族的脊梁!

已经不是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战争和死亡了,然而这一次带给我的震撼却前所未有。在和平年代出生和成长的我们,对幸福和安逸的生活有着太过麻木的习惯和依赖,长时间的歌舞升平让我们对战争年代的热血有了尘封的隔阂,思绪被现实世界中太多物质性的东西牵绊,甚至已经很难去想象我们党走过的的艰难历程与革命先烈们用热血来维护的信仰。太行山上,飞溅的鲜血擦亮了迷茫的双眼,震耳欲聋的炮火唤醒了沉睡的思想,近七十年的时间并没有抹去我们对先辈们的崇敬,先辈们对党的热爱和对人民的深情冲破了镜头与时空的局限,让七十多年后的我们看来仍为之深深感动。

“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

死亡,一个遥远和令人恐惧的话题,在先辈们的身边如此平和地被面对,有人表现出恐惧,没有人表现出慌乱,有的只是一颗永远为国家和民族和自己所深爱着的人们而永远跳动不止的心。朱德、林彪、贺炳炎、郝梦龄……一个个熟悉或不熟悉的人物在我眼前闪过,坚定的眼神和执著的话语终于让我明白,冲锋陷阵的勇气,面对死亡的从容,救国救民的热忱,那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一种对整个民族的炙热的感情,是一种对整个国家的深切的责任,是对全国人民的伟大的爱!



1


几十年过去,战争年代的硝烟和血腥已经渐渐退去,但共产党员的那些美好品格却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退。坚贞、勇敢、忠诚、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也是我们新一代的青年应该具备的素质和努力方向。 站在世纪之交的我们,也如同这个时代一样充满青春、充满活力、充满希望。随着国家的深化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的加速;随着国家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在世界整体、局部发生的事件处理中所表现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中国在世界舞台占据了日益重要的地位。许多国外人士都认为:21世纪必将属于中国”,我们当代大学生更应有这样的信心。随着国家建设的加快,我们肩负的任务越来越重,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干一番事业的机会也越来越多。社会给我们营造了一个: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舞台;学校的教育让我们有了成就一番事业的决心和成就一番事业的能力。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是“承上启下”,革命的精神将在我们身上延伸,历史的使命将在我们身上得以实现,我们有责任努力也必须努力。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学习带给我巨大的震撼和自我的提升,在这里我学会了独立,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做人,学会了看待现实与未来。告别迷惘的昨天,微笑面对明天,不管是从辉煌成功中走出,还是在失败中奋起,漫漫远方路,才是我们不懈的追求。青年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青年富则国富,青年强则国强。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每个时代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我们新世纪的大学生正是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为走向新的世纪的祖国积存了最为强劲的力量,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实践着自“五四”以来中国青年的百年梦想——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世界!

中国军民浴血太行,撑起了我们民族的脊梁,而这个脊梁的挺立,则需要我们一代代党员坚持不懈的努力与奋斗。

走出电影场,一声清脆的童音在我身后响起: “爸爸,现在没有鬼子了吧?” “嗯。八路军叔叔把鬼子都赶跑了。

“那我也要像八路军叔叔们一样,让鬼子永远都不敢来中国捣乱! 抬头看天,群星闪烁。我知道,中华民族的脊梁,一定会永远不屈地挺立于世!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e5e191d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e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