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学生的敬畏之心

2023-09-26 01:38: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也谈学生的敬畏之心》,欢迎阅读!
之心,敬畏,学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也谈学生的敬畏之心

作者:林钟明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7年第05

中图分类号:G63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222-01 1.信息化社会的需要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诚然,兴趣是人类活动强有力的动机之一。如果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引发出他们对事物的体验,对知识的思索;就能引发学生因好奇而实践,因验证而发现,从而找到成功学习的路径。

可是,在当代社会中,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发展,学生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网络社会,甚至早早地成为了网络社会的一员。网络社会以其亦真亦幻的虚拟现实、信息资源的快速共享、引人入胜的互动情境,展示了美好的数字化乐园,极大地满足了中小学生的学习、娱乐需要和社会化要求。与精彩纷呈、千奇百怪的网络社会相比,书本所教知识、教师所授内容已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面对这样的现状,我觉得,在培养学生"兴趣"之余,不能忽视对学生的另一种学习乃至处世态度的培养,那就是敬畏之心。 2.“敬畏之心的内涵

敬畏是什么?《辞源》里没有敬畏一词,《现代汉语词典》释为:"又敬重又畏惧"。我觉得,敬畏就是對一切美好神圣事物应有的态度,表现在内心就是不存邪念,表现在外在就是持身端庄严肃有威仪。正因为"敬重",学生除了待人"彬彬有礼""恭恭敬敬"外,做事也应严肃端正,少犯或免犯错误;正因为有了"畏惧",学生待人处事时除了"战战兢兢",也会"认真认"

古人云:"人有祸则心畏恐,心畏恐则行端直"。敬畏之心其实就是有责任心。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敬畏感。儒家有"畏天命""畏圣人""敬其在己者"等敬天爱人的观念,道家曾通"道法自然"来强调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敬畏。儒道两家都是基于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来谈论敬畏的。常怀敬畏之心,其实是一种有责任感的学习智慧。常怀敬畏之心,就容易时刻保有危机感,对自己的学习自始至终有一种欠缺感,有如履薄冰的紧迫感。常怀敬畏之心,才能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找借口不退缩。 3.“敬畏之心的意义

3.1敬畏之心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朱熹说:"君子之心,常怀敬畏。"孔子说:"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意思是说,君子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居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e922ead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d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