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词三首教学

2022-10-17 05:18: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古诗词三首教学》,欢迎阅读!
古诗词,教学

浅谈古诗词三首教学

浅谈古诗词三首教学

教师乐于教学,学生在乐中学,把阳光、雨露洒在学生身上,浸入学生心灵。教师要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要全身心的投入。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积极主动的读书,思考问题,放手让学生分小组互助学习,大胆动手实践等。

教学《忆江南》时,学生先自己读,小组互帮互学,通过读读背背,再动手画画。画出诗中重重叠叠山,曲曲弯弯路,高上下低树,从山上流下来的泉水。画一画《忆江南》中美丽的江南春景图。学生不但对学习的兴趣高昂,而且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因此也就乐于学习了。

教学古诗,我总是和学生们一句一句的分析,讲解,就怕讲得不够清楚,必要的时候不还要让学生摘抄下一来,以至于学生作业本上对于古诗的理解都是千篇一律,好似都是我头脑里的东西。于是我思考着是不是该改变一下方法。古人说:“诗中有画”。每首古诗都描绘着一种优美的意境,让孩子们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形成一幅画,然后把自我头脑中形成的这幅画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理解古诗的意思,其实也就是古诗的意思了。于是我把我解说的时间留给同学们看图想像,然后让学生们自由地发表他们对诗的内容的理解,收到较好的效果。

在《望洞庭》一诗中,“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对于“洞庭湖”和“青螺”的理解,比拟抽象,学生较难掌握。但如果让学生观察图画后,结合图画来理解,问题就迎刃而解


了。插图中是一片碧波荡漾的湖面和一座小巧玲珑的`君山,学生一看就理解了,而且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

古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很单调乏味。在教学中,教师如果注重发挥学生的想象,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得有趣、有味,更可让学生受到古文化的熏陶,思想情感的陶冶。

如学习古诗《望洞庭》,学生根据诗意特点想象诗中的景象。秋月下的洞庭湖面像一面镜子,远望洞庭的山、水,就像白银盘里的青螺。把诗中静止的画面想象成动态的画面,让学生走进诗人所描述的意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的创新思维也得到很好的锻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求知的欲望,促进思维的活泼,保持学习的持久。因此,“自主作业”的设计首先要有趣味性,要能“吊起”学生的胃口,使学生一看作业的内容就有劲,就跃跃欲试,这样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就高涨起来了,作业的质量还愁没保障?

如在学习《燕子》与《忆江南》这两篇后,就可以布置有关“春”的课外作业,一是引导学生走出课本寻春绘春,收集有关春天的成语、、谚语、、文章、,经过去舍、加工和改选,编写来描绘春天。二是带着学生走出课堂,去约会春天,让他们享受春天的阳光,亲吻春天的和风,沐浴春天的细雨,或去野外放风筝,或在草地上打个滚,或在竹林间追逐,或在小河边嬉戏……把春景、春趣、春情、春乐拍摄下来。三是让学生用喜爱的形式吟春、颂春,或写文,或作诗,或绘画,或谱歌,这样,学生在盎然的兴趣中拓展了“春”的知识,丰富了“春”的语言,体验了“春”的魅力,熏陶热爱自然的情感,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欣赏的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eb66e7a00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d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