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要三到》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2024-02-14 08:36: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读书要三到》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欢迎阅读!
文言文,注释,原文,翻译,读书

《读书要三到》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作品简介

《读书要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心思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记不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是最重要的。 作品原文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①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②一字,不可牵强暗记③,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④”。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⑤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朗⑥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⑦。心既到矣⑧,眼口岂⑨不到乎⑩? 作品注释 1、误:错。 2、倒:颠倒。

3、牵强暗记:勉强默背大意。 4、见:同“现”,表露出来。 5、晓:知道。

余尝谓:我曾经说过。谓,说 6、漫朗:随随便便,漫不经心。 7、急:重要,要紧。 8、矣:相当于了" 9、岂:难道。 10、乎:吗,语气词。 作品译文

只要是读书,就要每个字都读得很大声,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可以少读一个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不可以勉强硬记,只要多读几遍,自然而然就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古人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

1




道理了。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致志,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作者简介

朱熹(1130915日~12004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影响

朱熹早年出入佛、道。31岁正式拜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为师,专心儒学,为程颢、程颐之后儒学的重要人物。淳熙二年(1175)朱熹与吕祖谦、陆九渊等会于江西上饶铅山鹅湖寺,是为著名的鹅湖之会,朱陆分歧由此更加明确。熹在“白鹿国学”的基础上,建立白鹿洞书院,订立《学规》,讲学授徒,宣扬道学。在潭州(今湖南长沙)修复岳麓书院,讲学以穷理致知、反躬践实以及居敬为主旨。他继承二程,又独立发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后人称为程朱理学。朱熹在任地方官期间,力主抗金 ,恤民省赋,节用轻役,限制土地兼并和高利盘剥,并实行某些改革措施,也参加了镇压农民起义的活动。朱熹在从事教育期间,对于经学、史学、文学、佛学、道教以及自然科学,都有所涉猎或有著述,著作广博宏富。

朱熹晚年定居建阳考亭讲学,四方学子不远千里前来求学,研究理学著书立说,与蔡元定等创建学术史上令人瞩目的“考亭学派”,考亭也因此喻为“南闽阙里”,建阳称为“理学之乡”,也因朱熹、蔡元定、刘爚、黄干、熊禾、游九言、叶味道史称“七贤过化”之乡。如今每年清明节前后,远在美日韩及港澳台等海外朱子后裔都会前来祭祀拜谒,他所创立的南宋理学迄今仍被美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推崇。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efc2e9845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9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