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要如何平衡“人性化”与“制度化”的关系(职场经验)

2023-01-03 13:46: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管理者要如何平衡“人性化”与“制度化”的关系(职场经验)》,欢迎阅读!
制度化,管理者,人性化,职场,平衡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管理者要如何平衡“人性化”与“制度化”的关系(职场经验)

管理者经常会问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面临人性化和制度化之间的矛盾冲突,什么时候应该坚持原则,什么情况下应该运用灵活性?在工作中怎么样才能做到既坚持原则而又不失灵活性?有什么工作技巧,如何自我提升?如何正确处理工作中人性化和制度化之间的矛盾,首先需要从两个维度了解问题的本质:

首先,从管理者的角度,是如何运用自己的感性和理性的问题;其次,从管理的对象和工作性质上看,是如何处理人和事之间的冲突的问题,在领导行为上表现为对人的关心和对事的关心。其实这是一个管理的本源问题,在管理方格、支持关系、情境领导等很多行为科学和领导理论中,都是从这两个维度来研究和分析领导行为的。

管理方格理论从关心人员和关心工作两个维度,依据领导者对两者的关系程度,把领导行为分为五种典型的管理类型:(1)贫乏型管理,是一种既不关心工作,也不关心人员的管理方式;(2)权威型管理,是一种一心扑在工作上,但忽略对人的关心的管理方式;(3)乡村俱乐部型管理,是一种对人非常关心、注重关系,但是忽视工作的管理方式;(4)中庸型管理,是介于权威型和乡村俱乐部型之间,寻求妥协和权宜、缺乏主动和创新的管理方式;(5)团队型管理,是一种实现个人与组织、工作与情感高度和谐的管理方式,是最成功的管理方式。

在团队型管理方式下,领导者既善于运用人性化方式,最大限度体现对员工的关心,又能把握好理性和原则,最大限度体现对工作的关心,在团队和谐的氛围中顺利完成团队的工作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

没有原则的灵活叫圆滑,没有灵活的坚持原则叫僵化;偏执于理性叫冷酷无情,一切都讲人性和感情叫没有职守。那么,在面对实际工作和解决管理问题时,如何平衡它们之间的关系,恰当运用自己的工作技巧呢?依据对以上问题的本质分析,管理者需要修炼以下解决问题的思维技巧: 1.以对人的关心为主的工作,必须坚持人性化和灵活性。人是有感情和情绪的,正如梅奥所言,的问题要求人性地解决,如果完全理性和原则化,必然会把人机器化,进而破坏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以人为中心的工作,须遵循的工作准则是:(1)明确工作角色和工作职能。工作角色清楚了,才有工作归属感;工作职能和目标明确了,才能激发员工的成就感,这是建立工作关系的基础。(2)增进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工作关系的和谐;(3)增进员工的职业幸福感。

2.以对事情的关心为主的工作,必须坚持理性和原则性。以事为中心的工作,应遵循的工作准则是:(1)目标有效;(2)方法有效;(3)执行有效。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提出了管理者的五项有效性修炼:时间有效、目标有效、用人有效、决策有效、工作过程有效,五个有效性既是对做人的修炼,也是对做事的修炼。处理好感性与理性、原则性和灵活性、做人与做事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管理技巧和领导艺术管理者对任何技巧和艺术的运用,都是建立在自身心理素质和思维模式基础上的,因此,管理者的自我管理和自我修炼是提升领导艺术的根本。

如何处理好人性化与制度化的问题?要注意以下问题:

1.在团队建设中,团队关系的建立和增强团队凝聚力是团队有效工作的前提,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必须以人和关系为中心,充分遵循人性的规律,明确团队领导和成员角色,建立优势互补、感情和谐的团队关系,调动和激发团队成员的归属感、工作意愿和主动性等情感因素。

在实现团队目标的过程中,领导者必须放下人的因素和顾虑,以事情和工作为中心,遵循做事的规律,明确团队目标并达成共识,采取有效的途径、方法和工具,要求团队成员严格执行团队制度和纪律,协作执行完成团队的目标。

2.在绩效管理中,一般而言,季度考核、月考核、周考核、日考核等日常考核工作,是以人为中心的工作,考核的目的是改进工作行为,而不应该是奖惩,所以必须遵循人性化原则,给员工以积极的反馈、评价和改进建议。

年度绩效考核是以事情和目标为中心的工作,必须坚持理性和遵循原则性,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制度面前,任何的人性化和灵活性都会破坏一个公司的执行文化。

很多公司把日常考核与严格的奖惩制度结合起来,这样做的结果势必导致管理工作的短期化和员工行为利益化,更破坏了组织与团队的和谐关系,索尼公司曾经因绩效主义而一度走向衰败就是典型例证。为了实行绩效管理,索尼公司成立了专门机构,制定了非常详细的评价标准,并根据对每个人的评价确定报酬。这种一切以工作绩效为导向的管理,使索尼公司内追求眼前利益的风气蔓延,职工逐渐失去工作热情,公司失去活力。面对当年索尼公司的衰败趋势,索尼的前常务董事天外伺郎说:绩效主义企图把人的能力量化,以此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但我认为事实上做不到。它的最大弊端是搞坏了公司内的气氛。上司不把部下当有感情的人看待,而是一切都看指标、用评价的目光审视部下。所以他认为是绩效主义害了索尼。

目前很多企业的绩效管理都是失败的,并不是因为绩效管理本身不好,而是因为没有认清管理的本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f1104b8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5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