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

2022-03-28 04:44:3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望岳》,欢迎阅读!
望岳

《望岳》

望岳,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名篇,该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诗作原文

1.《望岳》 (东岳泰山)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望岳》 (西岳华山) 西岳岭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3.《望岳》 (南岳衡山) 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 歘(xū)吸领地灵 鸿洞半炎方。 邦家用祀典 ,在德非馨香。 巡守何寂寥 ,有虞今则亡。 吾隘世网, 行迈越潇湘。 渴日绝壁出 ,漾舟清光旁。 祝融五峯尊 ,峯峯次低昴。 紫盖独不朝, 争长嶫相望。 恭闻魏夫人 ,羣仙夹翱翔。

有时五峯气 ,散风如飞霜。 牵迫限修途 ,未暇杖崇冈。 归来觊命驾 ,沐浴休玉堂。 三叹问府主, 曷以赞我皇。 牲璧忍衰俗 ,神其思降祥。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词语注释

岳:此指东岳泰山,泰山为五岳之首,其余四岳为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 夫:读“fú”。发音词,无实在意义,强调疑问语气。 夫如何:怎么样 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即山东地区。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故后世以齐鲁大地代称山东地区。 青:指山色。 未了:不尽,不断。 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造化:这里指大自然。 钟:聚集。 神秀:天地之灵气。 阴阳:阴指山之北,阳指山之南。 割:夸张。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晓:黄昏和早晨。 荡胸:使心胸激荡。 曾:见人教版语文八上) 眦(:极力张大眼睛。 决:裂开; 眦:眼眶。 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会当:应当,定要。 凌:登上。 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为小,认为…… 对偶句 《望岳》中的对偶句:荡胸生层云,决眦(zì)入归鸟。 作品译文

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仿佛由于大自然的偏爱,泰山聚集了天地之灵气和精华。泰山巍峨高大,山南和山北被分割成一明一暗,


若早晨和黄昏。层层云霭雾气升腾,使我心胸激荡,为了把飞鸟归山的美景收入眼帘,我极力睁大眼睛,好似要将眼眶撑裂。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群山,在眼中是多么渺小! 分句解析

第一句:远望 第二句:近望 第三句:细望 第四句:愿望 改写短文

泰山啊,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大地。大自然给你的偏爱,使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挺拔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漾,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余。 英文翻译

A VIEW OF TAISHAN What shall I say of the Great Peak? -- The ancient dukedoms are everywhere green, Inspired and stirred by the breath of creation, With the Twin Forces balancing day and night. ...I bare my breast toward opening clouds, I strain my sight after birds flying home. When shall I reach the top and hold All mountains in a single glance? 作品鉴赏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736年(开元二十四年),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该诗即写于北游齐、(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已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的浪漫豪情。全诗没有一个字,但紧紧围绕诗题望岳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齐鲁青未了,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像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这一句描写出地理特点,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山前向日的一面为山后背日的一面为(山南水北为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一个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上春。有时单用一个字,如孙光宪《北梦琐言》他日会杀此竖子!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


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绝顶。 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清代浦起龙认为杜诗当以是为首并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读杜心解》)也正是从这两句诗的象征意义着眼的。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与契在创作上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正是一致的。该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全文没有却句句写空间由远而近,首联远望,颔联近望,颈联仰望,尾联俯望。 整体把握

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兖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兖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全诗可分两大层,都是切着字写的。 前两联为第一大层,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远望所见。泰山位于古代齐、鲁两国之间,其北为齐,其南为鲁,齐、鲁之,是泰山掩映的结果。未了,绵绵不尽之意。这里,诗人想说的是,你想知道泰山是个什么样子吗?请看,它那苍翠的山色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这是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是近望所见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笔为什么要用虚笔?因为泰山的秀美实在是一言难尽,不如只写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这是诗人的强烈感受,是泰山的秀美在诗人心灵上的折光反映。下句写泰山的高大,这是实写阴阳分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先得日光,故易晓;山北日光不到,在晓犹昏。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后两联为第二大层,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泰山极高,白日里可以望见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层出不穷;又极幽深,黄昏时可以望见归巢的鸟儿渐渐隐入山谷之中。诗人抓住这两个景物细节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然后顺理成章地写出了他心底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诗人早年就窃比稷与契《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常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自任,没有这样的情怀,是写不出如此动人的诗句的。 这首诗虽是八句四联,中间两联又都是对仗,但它不是律诗而是古体诗,它不讲究平仄,而且押的是仄声韵。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f1258eee009581b6bd9eb5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