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专业解读

2023-03-28 02:01: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大学专业解读》,欢迎阅读!
解读,大学,专业

《大学专业解读》

一所大学所开设的专业参差不齐,办学水平各有高低;只有选择了理想学校的特色专业或优势学科,才能接受目前中国最好的高等教育教育部给高等院校的本科专业划分了四个层次,分别是学士学位授予点、硕士学位授予点、博士学位授予点和国家重点学科。层级越高实力越强,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精华所在,一流的师资、一流的教学、一流的科研往往集中在这些地方。这不仅是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区分专业强弱与高低的重要标志。

重点里面有一般,一般里面有重点,只有全面把握各大学所开设的专业情况,才能量体裁衣、对号入座。

据报载,重庆市一位曾获得全国物理竞赛一等奖的考生,填报志愿时看到某著名以工科为主的综合大学中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想象中此专业应当是研究航天火箭推进器和燃料的,于是抱着从事航天事业的梦想,毫不犹豫地填报了这个志愿,入学后才发现这个专业就是过去的锅炉专业,为此后悔不已。还有,为什么有的考生即使上了大学却学的并不轻松,甚至郁郁寡欢、厌倦学习?为什么有的学生读了几年大学,好不容易挨到毕业,却求职无门、四处碰壁,甚至不得不长期待业,给家庭和本人带来新的焦虑和不安?——了解专业、把握内涵,关注就业、兴趣结合已刻不容缓,是每位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时的必修课。

本书前言及内容示例如下:







填报高考志愿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莫过于挑专业了,因为确定专业是考大学的最终落脚点,它不仅关系你的兴趣和爱好,而且涉及一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生涯。因此,了解我国大学的专业情况,准确把握各大学每个专业的办学实力和水平高低,从而为填报志愿提供科学参谋和指导,就成为广大考生和家长的迫切需要和必修内容。鉴于此,我们在综观目前各种同类图书的基础上,经过深入调查和研究,从贴近考生、服务报考以及详实、权威的角度出发,汇编了这本《大学专业解读》——全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实力大全。

中国普通高校上千所,本科专业300多个。同一所大学的不同专业其办学实力参差不齐、高低不一,同一个专业不同大学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差异很大。无疑只有选择了重点大学的强势专业或优势学科,才能接受中国最好的高等教育;同样,只有选择了理想学校中(包括一般本科)的特色专业,才能受到“货真价实”的优质本科教育

那么,不同大学、不同专业之间其办学实力和水平怎样衡量、怎样挑选?区分他们高低、强弱的最明显标志是什么?或者通俗一点讲,怎样了解普通高校的优势专业或学科呢?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的评价要素告诉我们,提供评价一所大学实力的主要指标就是专业与学科实力。看专业、学科就是看其建立的时间长短,是否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否是国家重点学科。一般来说,有国家重点学科的专业是最好的专业,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是好的专业,有硕士授予权的专业是比较好的专业。一所好大学并不是所有的专业都好,一所普通大学,也有比较好的专业。所以我们在报考时,要尽量选择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以上的专业。

除以上标志性特征外,看一所学校是否在该学科具有优势,还要看该专业是否设有“基地班”。所谓“基地班”就是国家在该专业设立的全国“重点班”。这里的师资力量强,补助和奖学金高,有本科——硕士连读或本科——硕士——博士连读机会。当然,我们在分析和使用这些要素时,还要注意一些学科例如数学,在全国很多院校设有重点学科和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而一些新兴的学科如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没在全国任何院校设重点学科,仅有有限的


几所院校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根据这些原则和思想,我们把每个专业的建立时间,硕士、博士授权情况,博士后科研站设立情况,国家重点学科分布情况和同一专业在全国高校中的评价排名等,作为横坐标依次排列;将每个大学所开设的专业或开设同一专业的高校作为纵坐标顺序展开,通过列表的形式呈现出来,并以“√”符标示在这一坐标体系中,从而构成了全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的实力水平线——“√”号越多横线越长,没有“√”号则横线为零,使每个专业的办学实力及同一专业不同高校之间的差距清晰可见,一目了然。

本书内容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全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概览,简要介绍我国大学本科专业的科类划分情况和学科层级关系;第二部分是对重点高校包括全国重点大学和部分省市重点院校的本科专业进行剖析;第三部分则分专业进行不同高校(包括重点大学和一般本科院校)之间的实力对比和排序。三部分互为交织、相互映衬,组成了专业报考的最佳选择方案,同时也为了解我国大学教育资源分布、专业构成及其实力分配的师生和同仁提供了参考。

在编排体例上,本书使用了双目录索引,有关专业名词和术语的涵义,可参见“报考背景资料”相关部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f52931c3f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f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