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米族小报A3促进民族团结电子小报民族团结手拉手手抄报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少数民族简报板报模板画报海报

2022-10-27 21:50: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普米族小报A3促进民族团结电子小报民族团结手拉手手抄报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少数民族简报板报模板画报海报》,欢迎阅读!
普米族,小报,民族,团结,抄报



据明清史料的记载,普米族历史上的服饰男子编辫子,头戴藏式帽,佩刀披毡子,戴耳环,左手穿袖子,赤足。妇女肩披细缕发辫,多首饰,穿裙子,赤足;普米族的服饰以宁蒗地区保持传统较多,一般在13岁以前不分性别,都穿有一件右襟麻布长衫,男不着裤,女不穿裙。女孩发饰前留一辫,上栓红绿料珠。男孩则在头部的前边和左右各留一辫,不佩珠;成年男子的服装各地大致相同,主要是上穿麻布短衣。下穿宽大长裤。外罩长衫,束羊毛制的绣花腰带。富裕人家穿氆氇长衫。膝以下用布或毡裹腿,腰间佩刀,赤足,或夏穿草鞋,冬穿粗工牛皮鞋;老年男子蓄长发,用丝线把头发包缠于顶。

普米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普米语,汉藏语系的藏缅语族羌语支,有南、北方言之分,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汉文。

云南省怒江州的兰坪县、丽江市的宁蒗县、玉龙县和迪庆州的维西县是主要聚居地。其余分布在云县、凤庆、中甸以及四川省的木里、盐源、九龙等县。

普米族人的住房,除了少数汉式瓦盖楼房外,多数

都是板屋土墙结构的楼房或木楞子楼房。

“木楞房”是纯木结构,木版盖顶,四墙用木料重叠垛成,当地又称“木垒子”。各户住宅围一院落,院门正对的称正房,呈长方形或正方形,四角立柱,中央竖一方形大柱,称为“擎天柱”,认为是神灵所在之处。厢房和门楼都是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关牲畜或堆放杂物。正房内设火塘(锅庄)火塘左右设卧铺,平时家人在正房火塘边食宿、议事、待客,是全家活动的中心。锅庄原是指火塘中架铁锅的三块石头,后大多改用铁三角架。

普米族饮食以玉米为主食,兼食大米、小麦、青稞等。蔬菜种类较少,有青菜、萝卜、茄子、瓜类等。传统的饮食方式有石头烤粑粑、羊胃煮肉、木桶煮食。糌粑面是普米族的传统食品,做法是将粮食炒熟,放在手碓或脚碓中舂成糌粑面,用冷水或开水冲食之。喝茶时可作点心,外出劳动、打猎、旅行时可随身携带。面食类有烤制和煮制两种。各种粮食都可加工成粉,常见食品有烤粑粑、烤稀面饼、煮面片等。

普米族有自己的节日。主要是大过年、大十五节、绕岩洞、转山会、尝新节等,有些地方也过清明节、端午节等节日。 大过年是普米族最隆重的节日,一般过三天至半月。在宁蒗,以腊月初七为岁首,而兰坪和维西则在正月过春节。兰坪一带有杀年猪宴亲的习俗,不论来客多少,总要馈赠每人一份火烤肘肉和一碗骨头汤,以示“亲如骨肉”“情同手足”之意。腊月三十晚上,由男家长主祭“门神”,敬“锅庄”,然后全家老小围拢火塘吃团圆年饭。

班级 姓名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fb19999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8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