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主题教研活动

2022-12-13 15:08: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搞主题教研活动》,欢迎阅读!
教研活动,主题,如何

如何搞主题教研活动

一、什么是主题教研活动

通俗地说,主题教研活动就是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围绕一个确定的主题进行。这个研究主题的提出来自于教学实践,源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又是急于解决的问题,大家感到困惑的问题。

主题教研活动,就是教研组(教师)把平常教学中碰到的问题,经过整理、归纳、提炼,筛选出具有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的问题,转化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研究的课题;以课题研究的形式来统领每个教师的教研活动,从而形成教师之间合作、交流、共探、共思、共享的教研活动机制和模式。 二、校本教研活动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1虽然各教研组都有教研计划,有方案,也开展了不少教研活动,但缺少明确的研究主题,导致学校教研随意性、盲目性,缺少针对性、实效性.教师研讨七嘴八舌的浅层议论,零敲碎打,火力分散。通常又是优点多说,不足少说或不说。

2.教研方式单一化,大多以课代研(听评课活动),目的是完成教研数量,凑齐各资料,对付检查,造成了教师认为“收获不大”甚至是“没有收获”的感觉,认为这样的教研活动可参加可不参加。因而教研活动形式主义倾向严重。

3.另外还有:没有理论学习,活动中没有理论的支撑,所说的东西都非常表面化,不搞教研活动都能知道去说什么。 三、主题教研活动的过程 (一)发现问题,确立主题

研究始于问题,问题是校本主题教研的出发点。那如何确立一个明确的研究主题:

1.问题的设计要与教学实践直接联系,是教师最棘手的教学问题,是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实际的问题;

2.问题的设计要是共性问题,是相对多数人(教师或学生)的问题而不是某个老师或某个班级个别问题; 3.问题要有潜在的价值,解决后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改进教学行为;

4.问题的设计还要有解决的可能性,所选问题通过校本主题教研活动能得到解决或局部解决,难易程度适中,切忌过空过大。

案例1

某校政治备课组在听课中发现一些政治老师过分追求学生的课堂活动,整堂课显得“热闹有余”,存在教学目标的偏移,教学效果适得其反。于是该校政治老师开始反思,并通过集体研讨确定“如何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性”作为该校政治学科校本教研的一个主题。

案例2

某校发现许多老师严重依赖现代教育技术,把教学基本功给丢了,如板书设计、书写、朗读、简笔画等。一些老师在停电以后或电脑出故障以后甚至就不会上课了。多媒体课件过度使用,造成教学资源堆砌,淡化了教学主题,弱化了教学目标,不少老师备课没有深入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而把大量时间花在课件的制作上。因此,该校各学科针对这个实际问题开展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效性”的主题校本教研活动。 (二)深入思考,形成方案 .

教研组在确定主题后,共同研讨实施方案,方案应包括:学科活动主题、问题提出的背景、目的、意义、解决问题的思路、研究的主要内容、活动的步骤、预想要达到的效果、中间要采取的措施、活动小组一学期活动的次数、地点等。

(三)专题学习,交流心得

方案确定后,为确保主题校本教研顺利开展所需的理论支撑,在开展活动前或活动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应组织小组成员针对方案进行学习和积累,收集有关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策略的文章,主要是针对本次主题教研活动的理论学习同时要求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对照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老师对这个主题的认识,促进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

在此基础上,召开集体学习研讨会,鼓励教师围绕“你学习的这些文章哪一点值得推广,这一点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这一观点的在教学中你是如何运用这一观点的你在教学中运用这一观点的最大收获,体会及经验教训是什么”等方面来学习、交流。由教师们对此谈出自己的理解,实现主题教研活动中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对话,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意见。

在教研活动上课之前,先统一思想,找出问题,解决方法,有针对性的去布置安排上课,上课老师依照上次理论教研活动达成的共识,有针对性的安排自己的教学环节。听课老师也要有针对性的听做课老师课堂中,对于主题教研要研究的问题的达成性,好在哪,不足在那,谈自己的看法,并根据自己的理论学习和课堂实践,给予一些自己的看法或解决措施。切记不要你说这一点,我说那一点,都是表面的,最后没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打不成共识。

案例 3

某校政治组在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性”这个主题时,给老师们印发了《关于初中政治课活动教学开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课型设计》等学习资料,通过学习、研讨,大家认识到上好一堂成功的思想政治活动课,必须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1)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主题明确突出。

2)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具有趣味性,但形式必须要为内容服务,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3)要突出活动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要培养每位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尝试,切磋探讨

课堂教学是主题校本教研活动的主阵地,教学研究必须聚焦课堂,引导老师关注课堂,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能力。因此备课组需要确定几位老师开研讨课,通过以课例为载体落实研究主题。

为了提供原汁原味的课堂展现,暴露真实问题,第一次开课往往采取老师个人备课,上课,备课组老师集体听课,听课时要根据主题研究内容对每个听课老师要求有针对性地听,对研究主题设计的问题进行逐个记录,接着开展评课,集体研讨,找出问题症结,提出改正策略。

然后,备课组再围绕这个研究主题集体备课,这几位老师再第二次开课,这次开课要有意识地将集体研究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教研组老师再通过量化评价表观察课堂教学前后发生的变化,验证、巩固和深化主题教研活动取得的成果。

案例4

针对新改革后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老师在评价语运用方面的误区,寻找恰当的、科学的评价语,某校八年级语文组确定了《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评价语的运用》为校本教研的主题。他们首先选定两位有代表性的老师开课,这次开课并不特别强调教师的评价语,以常态课方式呈现,听课老师通过课堂观察,填写《教师评价语运用评价表》、《教师理答行为类别频次统计表》,然后进行统计反馈。

通过课堂观察和量表分析,备课组老师指出,这两位老师在课堂评价方面还存在评价语单一、评价泛化、重复学生语言、评价不当、评价时机不对等问题。于是备课组老师经过了相关的理论学习、集体研讨和实践反思后,再针对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体备课,然后仍然由原来执教的两位老师开课。

这次听课要求听课老师善于捕捉课堂上关于教师评价语的一些教学片断,并对前后两次开课做出比较分析,特别要注意结合教师自己在研究过程中对于评价语的理解和感悟,然后全组教师集中讨论,就两次活动进行评议与交流。

小结:

以课例为载体的主题教研活动的基本模式为: #

确定研究主题——第一次开课——评课研讨,自我反思——理论学习,提出解决策略——第二次开课——验证策略,深化主题。

(五)主题研讨,反思教学

主题研讨会是主题教研活动的关键环节,利用研讨会对活动进行反思,反思的形式有执教者反思,同伴反思。反思的问题有“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我做到了吗”“我能不能做得更好” 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展开讨论。

做课教师的反思应包括:自己的设计理念,三维目标,预设目标的达成情况,优点与不足等。时间一般控制在三分钟左右。

要求在研讨完后上课的老师写反思,听课的老师写反思,备课组也要有集体反思。教师之间通过评价、交流和反思,可以发现一些自己不能发现的细节问题,也可以通过观察和反思,借鉴别人教学的成功之处。这就是存档的资料(活动记录、阶段性有关主题教学论文,可以不是全体的)。

案例5

1.某校一位语文老师在参加《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评价语运用》的主题教研活动后感悟颇多,她在反思中写到:“准确性是评价语的灵魂。没有‘灵魂’,评价语就失去了它存在之初的应有意义。而有些老师却在评价语的精彩、花哨上下工夫,课堂成了老师个人评价才艺的展示场。当然,在正确基础上的精彩评价应是每个教师追求的终极目标!

另一位语文老师在自己上课后的教学反思中说:“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是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如果只让学生使用‘好’、‘对’或‘错了’等简单词汇进行评价,就不利于促进学生的思考,更不利于引导评价的深入。所以我要求学生学会使用‘看法十原因’的评价语式”。

2.某校物理组老师在“探究教学的有效性”主题校本教研后,全组老师都围绕这个主题撰写了评课反思材料——选题的有效性、问题引导的有效性、探究的时机、有效探究的评价、开放探究的有效性等。 (六)总结经验,实现提升 $

主题教研收到了好的效果以后,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的过程进行总结,对自己实践中探索出来的有效行为、改进策略进行归纳,通过案例、实录、论文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个过程是教师进行自我总结和提升的过程。教师的“写”其实是再思考,是对自己的思考进行整理,实现认识的提升。 四、其他形式的主题教研活动简介

含有分主题的模式(主题有点大,涉及到其他方面,如果不分题,研究就不会深入)

1、发现问题,确定主题

2、将一个教研主题分解为若干个小题

语文学科为例,假如设立的教研主题为:“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效结合”,分解为以下几个分题: 1)在讲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借鉴能力的研究; 2)在课外阅读中增强学生提高作文能力意识的探索; 3)作文指导、讲评与阅读有机结合; 4)作文批改与阅读有机结合的途径探索;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fce92a157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d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