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有关常识

2023-01-04 01:13: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现代诗有关常识》,欢迎阅读!
常识,有关,现代





有关现代诗



一、什么是诗怎么读诗

我以为,凡有情而含蓄、美而雅致的东西便是诗。阅读诗歌,就是凭借阅读的直觉和阅读的经验从作品中寻找美的芳踪。最有利于这种直觉、最能直观形象的传递美的内涵的,是意象。

意,是主观意识。 象,是客观物象。

所谓意象,即是在作品中,打上了人的主观意识烙印的客观物象。 示例:

细细的枝条, 像一根根电线; 小小的黄花,

像一盏盏发亮的电灯; 大地,像一个

春天的发电厂(张诗筠《迎春花》

这首诗中,“枝条”“黄花”“大地”“电线”“电灯”“发电厂”,这些美妙的意象,组合成一幅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画面,渲染出生意盎然轻松愉快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欢。

补充——

“意境”往往是诸多“意象”彼此组合连缀起来形成的一个情感氛围与艺术世界。即多个个体连接起来的整体。同“意境”相比较,“意象”是局部的,具体的;而“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或词所构成的境界,具有整体性,传达着诗人词家在作品中的整体的情感意旨。鉴赏“意境”,就是要先从作品所描绘的具体的风物、景象切入,再从整体上把握作者贯穿于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譬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的“方宅”“草屋”“远村”“墟烟”“桃李”“鸡狗”等,都是平淡无奇的“农家物”,而把这些单个名词组合起来,就构成了平静自然的田园生活风光,质朴而醇美的“意境”,结合诗篇创作的背景,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那种淡泊宁静的心情。再如,白居易《琵琶行》开头所描写的浔阳江头夜送客的景物,“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等,营构的是一种凄凉、压抑、令人心地茫然的意境,显示出的就是全诗的感情基调。

当然这不是诗固定的模式,诗是自由的,诗也是多样的。 二、现代诗的基本特点: 依据初中生的认识水平

1、内容上:神奇美丽的想象,平淡的生活中深藏的诗意; 2、思想上:感情深挚。拥有属于作者个人的情感和体会;

3、格式上:分行,可以依句分行,也可以依内容分行,也可能依情感的起伏转折换行

三、现代诗的艺术手法

1、想象。想象是美的源泉,是诗意的发端。 一个好的想象,它本身就是一首诗。 示例:

张开你的大嘴巴, 为人民服务。(何舟《剪刀》

想象能使一件细小的事物显示出惊人的魅力。如: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冰心《繁星》

花儿长在墙角本来就平凡,且容易被人们忽视,倘若只欣赏自己的美貌,它便变得更加渺小了。诗人在这里通过想像,以花喻人,从一件平凡的事物得出了不平凡的道理。没有想象,是写不出这样富有启发性的诗句的。 2、抒情。如果说寓言和童话强调讽刺,那么诗歌就强调赞美。诗言志,“志”即是情志,是情感,是愿望···

示例—— 你是那么渺小 在黑夜里奔跑 ……

可尽管是一只小小的昆虫

也要让黑夜多一点亮光(卜聪《萤火虫》

“可尽管是一只小小的昆虫/也要让黑夜多一点亮光”──对奉献者发出了深情的讴歌。但这样的诗句是需要从心去体验才能得出来的。如果诗人对萤火虫没有进行仔细的观察,没有用心灵与萤火虫进行对话,没有把自己换位成萤火虫来体验萤火虫的生命和生活,他是不能写出这样精警的诗句来的。 3、修辞的运用;

拟人、比喻、排比、设问、反复、顶针、对偶、夸张等。可以说每一种表现手法都有其独到之处。比的运用可以更生动,形象地表现诗歌内容。兴的运用可以让读者自开篇就能体会诗歌的意境,使诗歌更富于深情和韵味;而夸张、通感等手法的运用可以给诗歌注入更新鲜的血液,使诗歌更富于想象力和亲和力,而不会让人感觉意思朦胧暧昧,晦涩难懂,使读者真正读懂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象征。

象征,是用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特殊意义,这是诗歌中最常用的手法。比如冰心的《纸船》象征了对母亲的思念,冯至的《我是一条小河》中“小河”象征了对爱情的追求。平常我们也爱用象征,如用“梅花”来象征坚贞不屈,用“蜡烛”来象征默默奉献。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中用“海”和“山”来象征“理想”与“追求理想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5.、打破语法常规。

诗的语言超越一般的语法规律,它具有跳跃性、显着性和超常性的特点。它组合灵活,比如我们可以把不同官能的修饰语进行交错搭配,可以说“乌黑的叹息”“浮着油沫的梦”“粉红的回忆”“温暖的寂静”“乳白色的歌声”等等,用这种常规上不可思议的表现手法,来表现现代人复杂的情绪(当然这也是修辞中的一种叫做通感的手法)

词性的转用也是诗歌语言的一种常规手法。如洛夫的诗中“夏也荷过了,秋也蝉过了”《今日小雪》“我们风过霜过”《湖南大雪》,这儿就是把名词用作了动词,不仅能激起读者相应的形象感觉,而且包含着丰富的经验体会。“荷”字给人以热烈与衰败的感觉,“蝉”字给人以浮躁与凄凉的形象,“风”“霜”二字,给人磨难与成熟的人生体验。

6、炼字。

杜甫一生追求的是“语不惊人死不休”,李白则被人称为“才大语终奇”,诗人们大多都是锤字炼句的能手。如: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断章》

这些“看”“风景”“装饰”反复出现,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情调,令人深思。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fddab6cfb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f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