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际生活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23-01-25 07:04:4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结合实际生活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欢迎阅读!
小学生,实际,结合,兴趣,培养

结合实际生活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者:姜宏

来源:《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2017年第15

【摘要】 小学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从小学生心理来说,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重新建构的过程。因此,做中学,玩中学,结合实际生活培养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尤为重要。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实际 做中学

普及、发展和完善小学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趋势,而在小学教育的发展中,小学数学作为其重要的一门科目,直接决定小学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和趋势。 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应用于现实。因此,小学数学必须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只有学好小学数学,才能为初中数学以及今后的日常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新大纲提出:让学生能够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根据大纲要求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结合低年级学生心理的发展特点,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做中学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对数学习的兴趣。

一、做中学的理论 (一)杜威和做中学理论

20世纪上半叶,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 中提出在做中学。这一宝贵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依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杜威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 在杜威看来,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人不能脱离环境,学校也不能脱离眼前的生活。因此,教育即生活本身,而不是为未来生活作准备。而学校也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学校生活应与学生生活相结合,以满足儿童的兴趣和需要。

杜威强调在教学中要重视儿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考,并注意学生的兴趣与需要。

杜威批评传统教育无视儿童内部的本能与倾向,从外部强迫儿童学习成人的经验,让教育成为一种外来的压力

(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


陶行知是现代中国杰出的教育家,他的生活教育思想是他教育思想的核心,贯穿他的教育事业始终。

1927年,他在晓庄学校形成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其内涵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需要来教育。从生活教育的关系上来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是真的教育 陶行知在《生活教育之特质》中认为生活教育6个特点: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是一种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教育理念。 二、做中学理论的实际应用 (一)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数学

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思维需要凭借具体事物的支持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表象以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的认知发展阶段。而动手实践也表明,动手能够促进思维的活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抽象的图形思维,获得经验,并在此基础上主动建构,发展自身。

例如在数学课本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将两个长方体摆一摆,看能有几种不同的摆法?学生们在苦苦冥想,却想不出答案。后来,我建议他们两人一组,拿出各自的橡皮。于是,他们很快摆出了三种方案。因为有前面动手操作的经验,学生利用数学中迁移的方法很快直观的判断出这道问题的答案。

(二)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思想。教师必须善于将课堂教学内容融入到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经过自己的实践与反思融入数学中,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无穷乐趣。

例如,数学平均数一课,在传授完基本的平均数概念后,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将学生分为六人一组,计算每个小组的平均身高,这时学生的热情高涨起来。在学生们求出结果后,又讓学生再进一步进行比较:哪组同学最高? 我们班的平均身高为多少?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这样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创设符合学生兴趣的情境,鼓励学生主动探究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问题是教学活动的主线,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问题进行。赞可夫说过,凡不是来自于内心的求知欲和兴趣学来的东西,是很容易忘掉的。因此,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更有益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

在内容上我们还要做,在形式上要做,在过程中还要做。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问题的取材往往可以从生活入手。比如,李大妈买3千克的苹果和2千克的梨共付16元钱。举例而言,如果1千克的苹果可以换2千克的梨。那么1斤苹果多少钱?1斤梨多少钱?在本题中,苹果和梨便是从日常生活取材,问题的设置也贴近于生活。便于学生理解,使其产生兴趣,乐于研究探索。再比如,由两个人玩的30”游戏规则如下: 第一个人先说“1”“12”,第二个人要接着往下说一个或两个数,然后又轮到第一个人,再接着往下说一个或两个数,这样两人反复轮流,每次每人说一个或两个数都可以,但是不可以连说三个数。谁先抢到30,谁就得胜。试想像这样生动、有趣的游戏,能不引人入胜吗?像这样参与性很强的教学过程,同学们一定会感到学习数学是既轻松又愉快,并产生浓厚的求知欲望。最终学生在数学题的过程中发现生活,又在生活中体验数学,了解数学,掌握数学;在生活中认识数学的价值,了解数学的特性,总结数学的规律。我想这就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追求。 参考文献

[1] 黄甫全;曾文婕;小学教育学(第2版) [2] 汪绳祖;小学数学教育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ff0ab21fb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a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