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散文以五四前后为轴心阅读

2022-08-07 19:40: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散文以五四前后为轴心阅读》,欢迎阅读!
轴心,中国,散文,前后,阅读

中国散文以五四前后为轴心阅读

中国散文以五四前后为轴心阅读

谈“五四”文学革命,不能不提新文化运动。

1915年,《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卷起易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以此开始。

什么是“新文化运动”?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是什么》一文中说:“我们不满意于旧道德,是因为孝悌范围太狭了。说什么爱有等差,施及亲始,未免太猾头了。就是达到他们人人亲其亲长其长的理想世界,那时社会的纷争恐怕更加利害;所以现代道德的理想,是要把家庭的孝悌扩充为全社会的友爱。现在有一班青年却误解了这个意思,他并没有将爱情扩充到社会上,他却打着新思想新家庭的旗帜,抛弃了他的慈爱的、可怜的老母;这种人岂不是误解了新文化运动的意思?因为新文化运动是主张教人把爱情扩充,不主张教人把爱情缩小。”

新文化运动本质上是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在西方现代思潮的影响下,中国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知识分子意识到中国要向现代社会转变,必须进行思想启蒙,必须进行思想和文化的变革,可以说,新文化运动是五四运动的先声。

1917年初,陈独秀被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由上海迁至北京,并从1918年起改为由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刘半农等人轮流编辑,鲁迅、周作人等人也给该刊撰稿。1917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他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入手:“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同年2月,陈独秀就在《新青年》上发表措辞激烈的《文学革命论》,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文学革命从形式开始,从19181月出版第四卷第一号起,《新青年》杂志改用白话文,采用新式标点符号,刊登一些新诗,这对革命思想的传播和文学创作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正是在这一年5月的《新青年》杂志上,鲁迅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这成为启蒙时代的第一声呐喊。


在这个吃人的社会中,鲁迅看到了那些吃人的人“话中全是毒,笑中全是刀”。1918820日致许寿裳的信中,鲁迅说:“《狂人日记》实为拙作……以此读史,有多种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后以偶阅《通鉴》,乃悟中国人尚是食人民族,因成此篇。此种发见,关系亦甚大,而知者尚寥寥也。”

鲁迅第一次用小说的方式揭示出:中国2000多年封建统治的历史就是这吃人的历史!是一个“食人的民族”。《狂人日记》宣告“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可谓振聋发聩。这篇小说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

在《新青年》的影响下,一些进步刊物改用白话文。这又影响到全国用文言文的报纸,开始出现用白话文的副刊,随后短评、通讯、社论也都采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所有这些文学改革,使全国报纸面貌为之一新。借助于北大的学术自由空气而推波助澜,新文化运动的文学革命在知识分子——特别是文学青年——中产生了巨大影响,并终于导致了1919年的“五四”爱国学生运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ff1c6db97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7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