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菊花

2022-04-30 17:06: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 菊花》,欢迎阅读!
古诗,菊花

古诗 菊花

教学目标:1.学生能有感情的熟读古诗。 2.在熟读的基础上能背诵古诗。 3能理解诗句的大致含义。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古诗内容,并且简要介绍作者。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汉族,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二.教师范读古诗。

三.让学生划分故事的节奏。

四.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试着读出古诗。 五.找同学领读。

六.在熟读的基础上齐读。

第二课时

一.全班齐读古诗。

二.教师讲解诗句意思。

【翻译】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三. 教师说出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读出相对应的诗句。 四. 教师读出每句诗文,让学生说诗文的大致含义。 五. 在对诗文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诵古诗。 六.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诵读古诗。 七. 全班齐读。

第三课时

一. 有感情的齐读古诗。 二. 拓展教学,赏析诗文。


【赏析】东晋大诗人陶潜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难怪宋人周敦颐因陶渊明后真隐士不多,要大发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的感慨了。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诗人对菊花由衷喜爱:开得正旺的菊花一簇簇、一丛丛,遍布屋舍四周,他沿着竹篱,忘情地欣赏这些亲手栽种的秋菊,不觉日已西斜。第一句的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第二句的字则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图。

第三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使他忘情,爱不能舍了。我国古典诗词常借物咏怀喻志,如屈原的《桔颂》,陈子昂的《感遇》,都是范例。元稹《菊花》一诗赞菊花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也寓有深意。

这首诗取陶诗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蕴藉之至;而是在描绘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留下了想象空间让人们去回味咀嚼,这就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因而历来被人们所喜爱。

三. 在对古诗进一步理解的基础上试着背诵古诗。 四. 指名背诵。

五. 用多种形式背诵,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六. 全班一起背诵。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0301c0f79563c1ec5da719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