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共读第二十一心得体会

2022-04-08 21:23: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芜湖共读第二十一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芜湖,心得体会,二十

“大国宪制“直播课学习心得

芜湖市委、市政府党政干部共读计划第十四场共读的书是《大国宪制》这本书从法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的宏观视角出发,对历史中国的宪制经验进行了总结,揭示了历史上中国传承几千年仍然保持着巨大民族活力的原因,阐述了中国宪制在世界制度文明的独特贡献。跟着“得到”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我通过学习这本书,对照历史和现在,展望未来。也有一些自己的心得。

一、华夏民族生于忧患,走向团结中国历史上为何一直要维持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苏力教授眼里原因:只有统一的中央集权才能确保农耕文明以高效率和高协作来对抗天灾和人祸。天灾即为中原地区频发的黄河水患,人祸则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劫掠与突击。当黄河 水患来临,惊涛骇浪吞天噬地时,个人之力便如蝼蚁,因此团结和协作是庶民的工作,专制和大局则是庶民赋予有经验的治水者的权力。在行将决堤的豁口,度民是不被介许有民主的,该扛沙包扛沙包,该做人墙堵住洪水便做人墙,而到滔天洪水已无法阻挡时,那么便需要顾全大局来以部分村落为代价泄洪来确保更多村庄的安全。同样面对机动灵活、勇猛彪悍的游牧骑兵时,农耕文明在单兵作战能力上亦是极其下风,这就逼迫着农耕文明必须组成以建制为单位的群体来抵挡杀戮和劫掠。甚至需要在交通极为不便利的古代尽可能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来确保其他部落和村庄不受杀戮。这些都需要极强的团队协作以及组织架构,如果各村庄部落各自为战,则难以抵挡游牧骑兵的进攻,因此自上而下层层负责的管理结构便是最佳的方式。在天灾与人祸的“共同作用”下,华夏农耕文明在没有如今之硬件支撑下,由部落开始集权,由分踞各地到相互融合、紧紧抱在一起形成团结一致的中华民族。

二、社会和国家视野中的“齐家”,齐家可以可以理解为单位家庭的有序,那么单位家庭的有序可以保障所在社区的有序。村落的有序治理是整个国家安定和平的一部分。所以说,村落的有序治理是不能够忽视的,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古代,在“皇权不下乡”的环 境下,依靠“父慈子孝”,能够从一方面来窥探该风俗概念或者道德约定对于齐家的作用。在当时的法律中,关注“子孝”比“父慈”更加重要,为什么?“父不慈”会有很多因素会去制约它,比方说老了没有子嗣来赡养,或者因为道德败坏找不到配偶。那么“子不孝”?该行为对于上面的来说,制约的东西太少了,所以说需要从法律和道德层面更加关注“子不孝”的问题,如果任由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蔓延。那么对于人类的繁衍来说是会造成打击的,因为作为父亲看不到未来的收益,无法单单从生物角度继续来保持养育的冬季。整个社会的发展会受到制约。社会和国家,归根到底即是人类发展,从人类繁衍的角度即可知道齐家的重要性,“父慈子孝”的重要性。

三、对照历史,思考现在“备预不虞、为国常道”中国共产党是生于忧患、成长与忧患、壮大于忧患的政党,历史的接力棒现在到我们手里,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苦难辉煌,带领中国人民从无到有、从贫到富、从弱到强,走出了一条适合我们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世界提供我们优秀的中国样本。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处,2021年,既有大风大浪、也有暗流涌动。过险滩、闯难关、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考验的是科学决策的见微知著,丈量的是“国之大者”的历史远见。对照历史,思考现在。看着前人的脚印,对我们要走的路更有借鉴作用,团结一致是我们的历史传统,紧跟着中国共产党,举国上下团结起来,我们中华民族就能继续创造辉煌,通向复兴。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05a38626a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2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