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产业发展中的社会文化效应探析

2023-03-31 23:24: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生态产业发展中的社会文化效应探析》,欢迎阅读!
探析,社会文化,产业发展,效应,生态



生态产业发展中的社会文化效应探析

摘要:生态产业的发展不仅能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互利共生,而且能产生积极的社会文化效应。在大公圩地域范围内,河蟹生态产业的发展使影响所及人群构成了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社会,即以河蟹产业为媒介的地域社会。在这样的地域社会中,生态产业的发展成为社会结构、社会分层、社会福利、社区生产生活、民间社会制度和亚文化的媒介。以产业为媒介的地域社会是对项目社会的理论拓展,揭示了产业发展中的社会文化议题,其本身也是重要的分析工具。



关键词:项目社会;生态项目;特色地域社会;社会结构;社会文化效应

一、导言

社会学家关于环境问题研究的论断有: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冲突,以环境社会关系冲突论为典型代表;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相容论以生态现代化理论为典型代表。①事实上,不同的论断是关于环境问题不同断面的分析,经济与环境之间并不是绝对的冲突或者相容。而且,环境问题呈现的不仅仅是环境经济的二维空间,还有社会这一重要的维度空间。在水环境的研究中,水污染导致的环境抗争、群体性事件和社会失调等社会后果已经为学术界广泛关注,但水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对社会的影响则鲜有研究。近年来,笔者在关于河蟹产业发展的研究中发现,生态产业不仅能促进经济与环境的相对互利共生,而且能产生广泛的社会文化效应。



笔者的田野调查点是江南圩区——大公圩。大公圩是皖南首圩,是在围湖(古丹阳湖)造田基础上形成的,筑圩始于三国时期②。20世纪70年代以来,圩区开始利用水资源优势发展河蟹养殖这种特色水产经济。80年代以前,大公圩区域的河网尚四通八达,水清澈见底。到了90年代中后期,粗放型大养蟹导致圩区养殖水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其中水质由Ⅱ类、Ⅲ类恶化为Ⅳ类、Ⅴ类,水草和螺蛳等水生资源也被破坏殆尽。在此背景下,圩区河蟹产业遭到重创。2002年以来,通过河蟹产业振兴工程河蟹产业提升工程等生态项目的实施,圩区河蟹产业涅槃重生,进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对互利共生的养大蟹段。从粗放型大养蟹到生态型养大蟹转型,体现了环境社会的互动:一方面,地方性知识、现代生态技术与社会组织等社会机制在转型中发挥了关键功能;另一方面,产业发展起来后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文化效应。本文着重对后者即产业发展的社会文化效应进行研究。



二、从项目社会到特色地域社会

1.项目社会评价与项目社会

笔者关于以河蟹产业为媒介的地域社会的概念框架得益于对项目社会的研究。项目社会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在项目社会评价或者社会影响评价




Soci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SIA研究中提炼出来的学术概念。项目社会关注项目实施所引起的社会性影响,比如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变化等。



在西方,社会影响评价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村社会学家和环境社会学的学术研究。他们分析的是环境问题和技术问题的社会影响以及社会后果。比如Freudenburg从环境社会学角度的研究认为,社会影响评价是科学和政治程序的混合产物,是对环境退化、技术的社会效应之社会关心增长的结果。社会影响评价也吸收了社会学的其他传统,比如人类生态学、社会变迁、社会问题、社会指数和评估研究。③二是世界银行等国际投资机构的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开展的项目社会分析。他们认为,长期以来,项目投资活动仅仅被看做是经济投资活动,而对里面的社会事项关注不够。Cernea认为,所有的项目都是一个社会历程,而不仅仅是一种商业投资。④社会影响评价研究对于促进项目的科学实施、实现项目负面效应最小化发挥了重要的功能。



国内社会学家关于项目社会影响评价的系统研究源于他们在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机构贷款项目中所开展的项目社会分析。至今,这一领域仍然是项目社会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陈阿江在研究中直接提出了项目社会这一概念。他认为,社会评价研究包括社会学范式与技术经济范式。社会学范式的社会评价研究与经济学范式不同,其主题是一个整体的社会,即项目社会。项目社会虽然与地域有联系,但就本质而言,它并不是某一地域上所有人群所构成的社会,而是在某一地域内项目影响所及人群所构成的社会。项目社会之所以能够成为社会,是因为项目介入使相关人群形成了一个有联系的整体社会。⑤项目社对项目的社会影响分析(Social Analysis)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2.河蟹生态养殖项目

2002年起,大公圩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养殖项目来重振当地产业经济。其中,河蟹产业振兴工程河蟹产业提升工程项目的实施不仅明确了河蟹产业的发展方向,也为后续争取农业部、财政部、科技部等国家部委的科技项目和农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项目奠定了基础(见表1



1 大公圩地区实施的代表性生态养殖项目

1所列10大项目只是诸多生态项目中的代表,实际实施的项目远不止此。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推动了河蟹产业的发展,更对地域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了以河蟹产业为媒介的特色地域社会。在这里,笔者所进行的社会影响分析指的是把河蟹产业从整体上看做是一个项目来研究产业发展这个大项目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而不是某个具体生态养殖项目的影响。



3.特色地域社会的框架结构

目前,蟹兵蟹将已经成长为当地的大产业,大公圩呈现出蟹天蟹地的景象。河蟹衰,水产衰;河蟹兴,水产兴,河蟹产业的兴衰已经成为当地水产经济乃至农业经济兴衰的晴雨表温度计。同时,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深受河蟹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0a0fc15cf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6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