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书法艺术赏析

2022-11-05 19:11: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苏轼的书法艺术赏析》,欢迎阅读!
书法艺术,苏轼,赏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苏轼的书法艺术赏析

作者:石人月

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6年第04

摘要:苏轼的书法位列宋朝四家之首,其书法具有富才情、善抒情、天真浪漫、自然肆意的特点,在宋代书法中,属于最善于抒情的书法艺术。苏轼具有深厚的学识和满腹的才华,虽然一生中历尽坎坷,官场失意,但其始终保持着乐观豪放的心态,这种心态也在其书法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对苏轼的书法艺术进行分析,以期深刻认知苏轼的书法艺术精神。 关键词:苏轼;书法艺术;赏析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于四川)人。苏轼及其父亲和弟弟都是以诗文著称,世称三苏。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能文工画,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绘画方面擅长枯木竹石,书法方面曾经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早从,后从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杨凝式处吸取各家营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革新,将各家之长融会贯通后自成一家。他讲自己书法时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他讲他的书法艺术创作过程时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苏轼的书法重点在于写意,通过深刻理解书法中包含的艺术,应用传统的技法来展现书法艺术,又反过来在展现书法艺术的过程中进行创造,从而形成自己的特点。

一、苏轼的书法特点

黄庭坚将苏轼书法风格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并称其书法早年姿媚、中年圆劲、晚年沉着,而这些时期的书法艺术表现都是与苏轼的人生经历息息相关的。 (一)早年时期书法特点

苏东坡早期代表作为《治平帖》,其特点表现为笔触精到、字态妩媚。对苏轼的人生经历进行分析可以知道,在去黄州之前,也就是1079年以前,是苏轼书法风格形成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由于苏轼受到父亲酷爱书画的影响,自幼也非常喜欢笔砚和书画,还曾经尝试手抄经史来提升自己,在这其中,苏轼也收获了不少乐趣。由此可见,苏轼在很小的时候便开始学习并创作书法,其早期流传下来的书法作品角度,以行书、小楷、楷书几种字体较为常见。而最能体现苏轼书法艺术特点的则是行书和草书,行书的代表作有《奉喧帖》和《眉阳奉候帖》,这也是苏轼现在保存最早的两部书法作品。世人评论,此两件书法作品的笔法劲爽,在点画及神韵方面都堪比王羲之的《兰亭序》,而且在书法的字里行间也可以感受到苏轼对于《兰亭序》的描摹痕迹。苏轼行草书体的代表作为《宝月帖》,创作于治平二年,苏轼此时的作品已经具有丰富的点画特点,而且字里行间圆转流动,与王羲之的《初月帖》和《寒切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都有神似之处。而后,随着苏轼人生阅历的增长及其在朝堂上的政治冲突涌现,其后的书法作品都逐渐透露出一种压抑和不平,如熙宁四年创作的《延平郭君帖》《致运句太傅帖》等。此时,苏轼已经不再是单纯地模仿,而是开始逐渐凸显自己的书法特点。在这一个阶段,苏轼的小楷也非常有艺术特点,颇具东晋之风,其小楷代表作有《与问与可字说》《媳妇上问帖》等,主要特点表现为凝练端庄、用笔跳荡,这代表了苏轼早期小楷书法的艺术成就,而且小楷创作趋于成熟。从苏轼的早期书法特点来看,在人生早期阶段,苏轼的生活基本无忧,更多的是追求晋唐之风,其自身的书法特色还未充分显现。 (二)中年时期书法特点

苏轼中年时期的代表作是《黄州寒食诗帖》,这部作品创作于元丰五年,也就是1082年,此时的苏轼由于乌台诗案而被贬黜到黄州,诗句中苍凉沉郁,却又包含着旷达,书法表现也是跌宕起伏,气势恢宏,而且还是一气呵成。由此可见,此时苏轼的书法创作已经能够达到心手相畅的境界了。元朝鲜于枢把它称为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下第三行书,可见他对于苏轼书法的评价之高。在苏轼的中年时期,由于乌台诗案的影响,不仅被贬黜黄州,还锒铛入狱三个多月,在狱中差点丢了性命。因此,在此阶段创作书法时,苏轼更多的是表达自身内心的愤懑,同时自己的书法艺术特点也开始完全在书法作品中表现出来,并趋于成熟。

(三)晚年时期书法特点

晚年代表作有行书《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等,此二赋以古雅胜,姿态百出而结构紧密,集中反映了苏轼书法结体短肥的特点。这两帖赋都属于后记,是苏轼传世墨迹中字数最多的两帖。《洞庭春色赋》创作于1091年底冬天,《中山松醪赋》创作于1093年,在此时,苏轼又被贬往岭南,而这两帖赋正是在贬往岭南的途中,由于路遇大雨被阻留在襄邑时所作。这两帖笔墨表现得更为老练,意态闲雅、结字极紧,充分突出了苏轼这一时期书法中结体短肥的特点。

二、苏轼书法风格形成的原因 (一)凸显深厚的人文修养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在文学方面有着巨大的成就,不仅诗词歌赋样样精通,而且在书画方面也有着不俗的造诣,在诗词方面,苏轼开创了豪放派,使得宋词成为与唐诗、元曲并列的三大高峰,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而苏轼的画又开创了写意绘画派别,其书法也是自成一派。可以说,苏轼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全才型的人物,苏轼书法中所表现出的平和中正、朴拙厚重等特点,与之深厚的人文修养密不可分。正是由于苏轼人文修养的高境界,使得其在进行书法创作时也能够表现出一种类似于文学创作的态度,从而形成自己的书法创作艺术特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彰显作者的个性特点

众所周知,苏轼的一生是非常坎坷的,这与其性格特点有着莫大的关系,在朝堂上,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被朝廷所不容,于是被贬黜,甚至差点丢掉性命。随着新党势力倒台,司马光等反对变法的旧党上台,苏轼被重新召回重用,但此时的苏轼又由于看不惯旧党对于王安石新党的压制而产生反对态度。故而苏轼既不符合新党的任用要求,又不能满足旧党的重用条件,随后,他再次被外放,等到朝堂上的再次变换,新党重新上台,导致苏轼又一次被贬官。在苏轼的官场变化中,充分彰显了其自身的性格特点,在当时的宋代,苏轼是如此地不合时宜,与众不同,其既具有豪放的表现,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样的豪迈,也有追忆妻子时的婉约,更有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得意,还有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的绝唱。在苏轼坎坷的一生中,其性格对其诗词、书画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由此他在书法创作上的不同时期体现了其不同的特点。 三、苏轼书法的影响

在中国历史上,苏轼可谓是全才,而且评价甚高,无论是其在官场上的遭遇,还是其在书法创作中的艺术成就,都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在后世的发展中,人们看到西湖,便会想起苏轼的欲将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中秋赏月时又会想到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而缅怀亲人时,又会想到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泪千行这样包含着无限缅怀的诗句。在书法上,早期时可以看到苏轼对于东晋书法创作的推崇,中期时可以看到苏轼官场失意的落魄及对生活充满希望的心态,晚年时可以感受到苏轼的怡然自得。虽然经历了生死,但最终却也能够放下,活出自我,这是后世人应当学习的一种态度。

苏轼被后人所推崇,不仅是由于其在诗词、绘画上的超高造诣,还包括后人对于苏轼性格的欣赏。苏轼不仅幽默旷达、儒雅豪放,而且还颇具正义感,观其一生,早期时活得悠然自得,中期时由于做官立场不同而被贬黜,但贬黜的原因正是由于苏轼对于做官的不同理解所造成,后来重新被重用,也是因为看不惯旧党势力对于新党的打压而又被贬黜。虽然也曾困惑过,也曾烦恼过,但苏轼却是真正活出了自我,他认识到人生的一切不过是过眼云烟,虽然遭遇贬黜,却也仍能保持乐观的心态,热爱生活,并通过诗词和书画来抒发自己的情怀,给人们留下了无数宝贵的财富。历史上,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却不能简单说苏轼是哪一派的代表,因为其既能够在诗词和书画中展现豪放,也能够自如地应用婉约。可以说,苏轼的每一道生活痕迹,都能够为后人留下浓厚的文化色彩,让后人备加追捧。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0b1e95e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7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