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兴盛原因浅析

2022-05-06 01:15: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诗兴盛原因浅析》,欢迎阅读!
兴盛,浅析,唐诗,原因

唐诗兴盛原因浅析

【摘 要】唐朝繁荣的社会经济,开明开放的政治环境,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等是唐诗繁荣兴盛的主要原因,同时唐朝诗人批判地继承了我国诗歌传统,不断推陈出新,从而使诗歌在唐朝达到了一个空前绝后的顶峰。 【关键词】唐诗 兴盛 原因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05006502 中国的诗歌,从《诗经》发源,经过几千年的不断发展丰富,至唐代以其数量之多、作者之众、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达到了我国文学史上的顶峰。唐代不到三百年间,遗留下来的诗歌近五万首,唐代有诗人二千二百多人,唐诗不仅数量多,而且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了诗歌的创作高峰,并且流派纷立、风格多样。现实主义诗派格律严谨;浪漫主义诗派奇特豪放;田园诗细致入微;边塞诗雄厚深广,风格多样的文学流派交相辉映,竞放异彩。唐代的诗歌如此繁荣,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经济繁荣为唐诗兴盛提供了雄厚的物质条件

马克思主义认为,作为上层建筑之一的文学艺术,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宗教、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所以经济是文学艺术发展的决定因素。唐朝是隋末农民起义之后建立的,唐朝的皇帝接受历代王朝覆亡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比较开明的措施,从而发展了生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商业、对外贸易和水陆交通运输业也都随之而发展。当时的首都长安全城三十多万户,城内商业区、邸店商肆林立,聚居着中亚、波斯、大食等国的外商。长安城有五条大道通往全国,有三条大道通往中亚和印度,同时中国的航船可以远航到红海、印度和日本。大唐帝国达到中国封建社会繁荣昌盛的顶点,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如杜甫《忆昔》诗所描绘的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经济的发展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雄厚的物质条件和创作环境。经济繁荣所形成的丰富的社会生活为诗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成为唐诗繁荣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国家的统一、多民族的高度融合所形成的文化多元化为唐诗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自汉代始,多民族的统一体已经形成。后来,由于统治阶级的腐朽,再现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隋结束了南北分裂的纷扰混乱,随后,唐朝使多民族的统一得到了恢复与发展。唐太宗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统治阶级对多民族融合的重视极大地促进了民族的团结,多民族的融合为唐诗的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唐文化不再是传统的汉文化或中原文化,而是胡汉合一、农耕文化和北方游牧文化混成的新文化。唐诗也不例外,在吸收各类民族文化的基础上,给以了充分的消化、升华,兼收并蓄,形成了山水田园派、边塞诗派、浪漫主义流派等各具特色和风格的模式。诗文体裁无所不有,唐诗风格无所不能,诗歌体裁无所不备,造就了一幅丰富多彩、盛大恢宏、百花齐放的历史诗文化画卷。

开明和开放的政治环境为唐诗的繁荣提供了保证

唐朝是历代王朝中少有的开放朝代,也是比较典型的多元化文化并存的朝代,这与统治阶级理朝治政有着直接的关系。开明的政权和开放的社会环境,对当时的经济、社会、思想、文化诸方面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统治阶级对思想、文化、人文交流采取了开明和开放的政策,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唐诗的繁荣,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思想意识上,实现开明兼容的政策,提出三教虽异,善归一揆的理念


佛教、道教与儒教并称三教。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教为维护各自的地位,相互斗争、排斥。到唐代,统治阶级采取了开明和宽容的政策,既尊儒,又崇道,不抑佛,三教兼容,充分利用。如唐玄宗时期,玄宗亲自先后为《孝经》、《道德经》作注,又将其《御注金刚般若经》颁布天下。唐代时期,允许宗教自由,造成了多教并行,共同发展的局面,在原有国内宗教思想的基础上,又相继传入了西方的素教、摩尼教和伊斯兰教等。这些为唐诗的繁荣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支持,也促进了唐诗的思想、风格、体裁和情感的多样性。 2.在文化教育上,锐意经籍,大兴文治

贞观初期,天下安定,唐太宗励精图治,他深知致安之本,唯在得人,他采用魏征偃武修的建议,解戎衣而开学校,饰贲帛而礼儒生,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唐太宗时期,建弘文馆,精选天下文人,给予优厚待遇,校理典籍,同时送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入弘文馆学习,受此影响,各地都纷纷建立了官学制。在中央设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算学;在州县设有州学、县学。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系列扶持、奖励政策。对教育的重视和推广,使得能够接受教育的群体范围大大增加了,给诗歌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唐朝诗人群体中,有一大批出身寒微而成就卓著的平民巨匠,可见文化教育对诗歌的作用。唐太宗后的高宗、武后、玄宗都继承了这一思想,在唐朝形成了良好的教育传统和气氛,对人的教育由贵族向平民化过渡,民间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3.由于实行开放的国家对外政策,空前地促进了人文交流,中外文化地交流促进了诗歌的繁荣和发展

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水陆交通发达,极大地促进了国内各民族及中外文化的交流。据记载,唐朝当时与七十多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通过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许多国家的商人、使节、僧侣、留学生大量涌入唐朝境内,他们带来了外国文化、边地风俗,从衣食娱乐到宗教信仰给传统的唐文化注入了新的内容。作为诗歌姐妹艺术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也受到了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从杜甫的《画鹰》、高适的《画马篇》、白居易的《胡旋舞》、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等描写音乐、舞蹈、绘画方面的诗歌,可以看出唐代诗人很善于吸收其他艺术的养料滋补自己,也可以看出唐代诗人们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时代精神。多种艺术发展,直接影响着诗歌的艺术创作,进一步促进了唐诗的繁荣。 4.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加速了唐诗繁荣兴盛

唐朝实行科举考试,唐朝科举考试的特点之一是在原经学、儒家、道家经典的基础上增加了辞赋。这就必然促使士人去研究诗文,把文学创作当作一项基本功。特点之二是取消了门阀限制,充分给予了平民参加科举的机会。不少中小地主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以及寒门出身的知识分子,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总是希望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这样诗歌就成了他们步入仕途的一种阶梯,从而也形成了诗歌创作的基本队伍。以诗取士的科举制度刺激了学子们发愤学诗,把大部分精力投入于诗歌创作,这有利于诗歌艺术形式的不断完善和创作经验的广泛传播。

5.统治者的提倡客观上推进了唐诗的繁荣兴盛

唐朝的君主很重视诗歌,唐太宗曾开设文学馆招揽学士研究诗文,唐玄宗既精通诗文又精通音乐,唐高宗和武后常自作新词。统治者的爱好和重视,倡导了作诗的风气,提高了诗人的声誉,从而吸引了人们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据《唐诗记事》和《全唐诗》所记录的作者看,唐诗的作者除了帝王将相、封建官吏、出身于中小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还有伶工、道士、尼姑、渔夫、樵子、歌妓等等,说明了诗歌在唐朝已不是少数人的专利品。唐代人民爱好诗歌成为风气,使诗歌这一文学形式被广泛利用,并拥有众多的欣赏者和传诵者。 诗人批判继承、革新创造的精神促进唐诗繁荣兴盛


诗是我国最早的文体,至唐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从先秦的《诗经》、《楚辞》,两汉的《乐府民歌》、《古诗十九首》到建安、两晋的诗歌创作,以至南北朝时声律说的提出与运用,都为唐诗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最主要的是唐朝诗人批判继承、革新创造的精神为唐诗健康发展开拓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初唐四杰通过实践把诗歌从宫廷引向市井,从台阁移到大江和塞漠,扩大了诗歌的题材和领域。盛唐诗人李白创造了独特的浪漫主义诗风,完成了诗歌革新。杜甫既批判又继承,既注意思想内容,又注意声律形式。众多的流派,以各自的风格创作了大量的作品,迎来了唐诗纷繁的局面。

总之,无论从经济、政治、文化、历史哪一方面来说,唐朝都具备了诗文歌赋兴盛的条件,给诗歌创作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绝佳环境,致使唐诗如一颗灿然明珠,在中国文化史上熠熠生辉,艳压群芳。 参考文献

1]冷成金.中国古代文学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编绪论)[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史仲文、胡晓林.中国全史中国隋唐五代文学史(1011)[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勾利军.唐代文化的开放与多元发展[J.新华文摘,200815 〔责任编辑:李锦雯〕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0c065a3aa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d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