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幼小衔接视角看幼儿数学学习的入学准备

2023-05-08 12:22: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幼小衔接视角看幼儿数学学习的入学准备》,欢迎阅读!
数学学习,幼小,衔接,视角,入学

从幼小衔接视角看幼儿数学学习的入学

准备

摘要:数学不仅是幼小衔接的一个重要学科,也是家长和教师最为关注的内容之一,因为它不仅贯穿整个学段,还为其他学科的学习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本文对从幼小衔接视角看幼儿数学学习的入学准备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幼小衔接;幼儿数学;入学准备 1在幼儿园到小学儿童数学学习的重要转变 1.1思维结构的变化

36岁的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该时期表象思维是他们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儿童可以借助头脑中的表象,将事物和动作内化,但是尚不能进行完全抽象的思考。进入小学后,儿童的认知发展进入具体运算阶段,此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经发生了一定的重组和改善,出现“守恒”的概念,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虽然还需要表象的支持,但思维具有可逆性,可进行简单的抽象运算。

基于思维结构的差异,同样的教学内容在幼儿园和小学开展的侧重点也会存在明显的不同。幼儿园更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要建立在多样化的经验和体验之上,通过具体的实物、具体的操作、具体的情境和丰富的变式来帮助幼儿建构数学概念。进入小学后,儿童已经具有丰富的表象基础,教学快速过渡到抽象符号的理解和应用。同样是10以内加减运算,幼儿园阶段儿童的运算需要有图像、情景的支持,如“天上有两只小鸟,又飞来两只,一共有几只?”让幼儿根据此画面进行列式运算。进入小学后,虽然教学起初也会有图像的提示,但后续就会快速进入到抽象符号的加减运算,不再有任何具体的画面,因为此时儿童已经可以进行简单的抽象化思考。

1.2学习方式的变化

儿童学习从幼儿园到小学的第三个重大转变,就是学习方式的变化,这种变化在数学习部分体现得尤为明显。首先,幼儿园阶段的教育虽涉及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大领域,但由于学前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强调领域之间的融合渗透,这与小学的分科教学存在明显的差异。其次,幼儿园承担着保育和教育的双重任务,并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的


数学学习主要是在做中学,玩中学,自主、自发、趣味性强,没有严格的约束力和规范性。小学是实施义务教育的场所,数学课程内容必须根据国家统一大纲、教材进行系统讲授,有目的、有要求、有考核,学习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学习过程严肃氛围显著增加,游戏活动大幅减少。这种教学形式上的“动”“静”变化,如果没有逐步过渡,对于刚入小学的幼儿来说是难以适应的。对于这种差异,教师要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游戏和教学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在幼儿园阶段,追求“游戏课程化”,等到幼儿进入小学之后,努力实现“课程游戏化”,帮助幼儿更加平稳地适应学习方式的转变。

要想实现科学衔接,每个学段都要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并保持内在的一致性。幼儿的学习依靠的是动作、体验和情景,因此他们的学习内容是经验性的,这也受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决定,而游戏的情境性、直观性、操作性恰好与幼儿的思维特点吻合,所以游戏对幼儿来说是最适宜的学习方式;小学生的学习内容是概念性的,需要不断地讲解演示、变式练习和复习巩固,因此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学习方式,这样才能帮助小学生建立起抽象的思维结构,进入学科性的数学学习。

2在从入学准备看幼儿阶段的数学教育分析 2.1为儿童小学学科化的数学学习做好充足准备

数学由于学科本身的特殊性,它自身是自成体系的,无论幼儿园课程采用什么形式,这种系统性都应存在,它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也许我们不应该像过去那样把系统性机械地理解成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而应把系统性看成儿童数学学习的发展路径,例如关于儿童学习加减运算,其基本的路径就是从动作水平的加减到表象水平的加减再到概念水平的加减,而不是简单地从5以内的加减过渡到10以内的加减。只有把握住数学学科的大纲和儿童心理的大纲,幼儿园阶段的数学教育才能落到实处,为儿童小学学科化的数学学习做好充足准备。

2.2尊重个体差异,激发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每个人都可以学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这是“大众数学”的教育观念,也符合幼儿园阶段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必须承认,相比其他学科,儿童数学能力存在更加明显的个体差异,研究发现,有些三四岁儿童数概念的发展可以超过五六岁的儿童,有的五六岁的儿童可以达到小学三四年级的水平。研究还发现,儿童数学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加大,这也反映出数学学习存在着认知叠加的效应,如果幼儿园阶段的数学教育存在问题,也会对儿童小学的数学学习产生影响。无论作为教师还是家长,我们要尊重这种个体差异的存在,不能总拿最高标准或“别人家的孩子”作参照。幼


儿园阶段的数学教育是要让儿童保持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激发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风格和步调找寻属于自己的数学学习与发展路径,关注每一个儿童数学经验的建构,这样才能帮助儿童实现数学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2.3帮助儿童建立数学抽象化的思维方式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许多家长对孩子进行数学超前教育,提前教授小学的知识,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鉴于幼儿园和小学儿童的思维发展水平存在质的差异,只注重知识衔接的教育方式是低效的,也损害了儿童的身心健康。数学作为一门学科,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那就是抽象化——把具体问题转变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再通过解决抽象的数学问题,将现实问题更加高效、快速地解决,这个过程实际就是“数学建模”。教育部《幼儿园入学准教育指导要点》学习能力部分的教育建议也提出,“引导幼儿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这实际就是在强调要帮助儿童建立数学抽象化的思维方式,也是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核”所在。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数学本身的抽象性、逻辑性以及大部分幼儿教师数学素养的薄弱,在实践中最容易产生误解。解决好数学学习内容的幼小衔接问题,首先应明确衔接问题产生的根源,而这根源的实质就是幼儿园和小学数学学习的差异。因此,我们就要厘清幼儿园到小学儿童数学学习的转变,才能进行更为科学有效的衔接。

参考文献

[1]贺冰冰.幼小衔接中数学教育的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9,(23):46-47. [2]林倩,郑勇军.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和培养[J].景德镇学院学,2019,34(04):132-136.

本论文系县规划课题“利用思维导图提升小学数学课堂品质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YJ1451-069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0d2ba2695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8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