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板分级管理制度

2022-08-25 02:15:3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顶板分级管理制度》,欢迎阅读!
顶板,分级,管理制度

顶板分级管理制度

1。目的

井下作业环境必须建立在稳固的顶板之下,而顶板岩石性质的差异又很大,因此,为了保证井下作业安全,避免不必要的冒顶事故,制定本制度。

2。范围

适用于×××公司井下掘进与回采作业过程中的顶板安全管理工作。

3.术语

顶板:分巷道顶板和采场顶板两种.巷道顶板是指由巷道墙面支撑并在两墙面之间的上部岩石或矿石的总称,通常有三心拱,半圆拱等形状;

4。主要职责

4.1地测部负责将顶板按岩石软硬程度不同进行分级,组织人员编写相关管理制度。

42安全监督管理处(以下称安全监督处)负责监督顶板分级管理制度的实施。

43工区安全员、安全监察员、工程技术人员、找顶工、支护工等井下作业人员具体负责落实并严格执行顶板分级管理制度。

5 工作内容及程序 51顶板的分级

51.1按岩石稳固性对顶板进行分级


1(Ⅰ级)开挖后稳固、无坍塌或经撬检后无大块围岩。特征有:单一岩性,均质块状;风化不明显;节理不发育.

2(Ⅱ级)开挖后围岩脱落或经检撬法难以处理.特征有:岩体构造呈块状;节理不发育,但有较大裂隙;受地压或震动后出现各种结构的危岩块。

3(Ⅲ级)开挖后较稳固;长时间会出现危害脱落或局部倒塌;受爆破影响有危险脱离。特性有:岩体构造呈块状且破碎;一般风化不明显;节理较发育,有少量软弱面。

4(Ⅳ级)开挖后极易倒塌,有时突然脱落或一层一层脱落。特性有:岩体呈碎石状压碎构造;岩性复杂多样,构造发育;层节理发育,裂隙中有泥岩;各种软弱的蚀变岩浆岩;严重风化带。

5.12按顶板岩性的强度大小和冒落难易,对矿体顶板进行分级; 1)易冒落的松软顶板,岩性复杂多样,主要有黄斑岩、泥质灰岩、裂隙发育的变质岩以及严重风化带,顶板易冒落.

2)中等冒落的顶板,岩性为薄层状泥灰岩、闪长岩及风化闪长岩,冒落后上部坚硬顶层呈悬空状态,随着悬空面积增大,产生初次来压,以及随后的周期来压,威胁顶层的稳固性.

3难冒落的坚硬顶板,岩性为中等强度的灰岩和矽卡岩,不随岩柱和邦壁垮落,但采空区悬空时间长,压力大,周期来压明显,需加强监测。

4)极难冒落的坚硬顶板,岩性为厚度大、整体性好的灰岩和坚硬的矽卡岩,这些顶板悬空时间长,面积大,平时来压小,突然来压大,


可造成压垮工作面的严重冒顶事故.

52顶板管理一般规定 521巷道顶板管理一般规定

1)对于Ⅰ级岩体顶板,一般无需任何支护。

2)对于Ⅱ级岩体顶板,一般采用锚杆支护或支持支护. 3)对于Ⅲ级岩体顶板,一般采用方式有三:临时支护跟上推进,不准空顶;用锚网永久支护;当冒落高度超过1.5米时,架棚支护。

5.2.2矿体顶板管理一般规定

1)对于易冒落的松软顶板,由于其顶板支得住,放得下,比较稳定,因此易于管理,一般不会发生大面积来压和冒顶事故。

2)对于中等冒落的顶板,由于其随着悬空面积增大,产生初次来,以及随后的周期来压,威胁顶层的稳固性,因此要加强监测,掌握初次来压和周期性来压步距和规律,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

3)对于难冒落的坚硬顶板,由于其采空区悬空时间长,压力大,周期来压明显,因此必须加强监测,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4)对于极难冒落的坚硬顶板,由于这些顶板悬空时间长,面积大,平时来压小,突然来压大,造成的危害大,因此,为避免事故,常需充填接顶或封闭处理。

53采场顶板管理

5.3.1矿区每天由安全员对采场顶板、邦壁等部位进行一次检查,并及时进行专项检查与隐患整改;做好季节性的顶板管理,发现顶板有异常,如突然渗水、有响声、裂缝等应立即停止作业,会同有关工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0dabfd88a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4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