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课外古诗词自学初探

2022-07-24 22:17: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中学生课外古诗词自学初探 》,欢迎阅读!
古诗词,初探,课外,自学,初中

初中学生课外古诗词自学初探

作者:马芸芸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上旬》 2018年第9



[摘要]“统编版”语文教材中有关传统文化篇目的增加,使得古诗词的学习与积累对学生来说更为重要。在有限的课时外,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指导学生诵读古诗词、课外设计有效的活动这三方面引导学生课后进行自学,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与积累,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自学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5-0008-02

2018年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的第一期节目中,有个叫梁俊的支教老师,从2013年到贵州省威宁县石门坎乌蒙山支教后,他用了2年时间通过将音乐与诗歌结合的方式教会学生多首古诗词。他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古诗词,并且给学生将来的语文习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经典的古诗词之所以流传至今,是因为它们代表了古人的智慧,经过了历史的积淀,传承了悠久的文化。古诗词的学习与积累,对学生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能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还能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20179月,初中生迎来了统编版语文教材,统编版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篇目占了所有篇目的51.7%,可以说古诗文学习占了语文学习的半壁江山。《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初中古诗文学习的课程目标是:“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对于古诗词的教学,按教学任务划分,可以分为三部分,一是课内教读部分,二是单元后课外诵读部分,三是学生课外拓展部分。如果学生仅仅学习了语文书上的古诗词,对他们来说,显然是不够的。但是课时量有限,教师无法做到在课堂中大量拓展课外的古诗词,所以,学生自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生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古诗词的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笔者曾经布置过这样的周末作业:通过小组合作,找出流行歌曲中的古诗词,可以是一句,也可以是多句,然后把原古诗词找出来,读一读,了解诗词的大意,并谈谈歌曲中引用古诗词的好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及学生学习古诗文的主动性。结果学生小组合作后找出了很多经典的老歌:邓丽君演唱的《虞美人》《水调歌头》等都是由古诗词改编成的歌曲。徐小凤的《别亦难》是引用了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黄安的《新鸳鸯蝴蝶梦》是引用了唐代诗人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还有老版《红楼梦》中的一系列歌曲。学生的热情特别高,甚至还能哼上几句。从他们的谈论中,笔者发现他们对一些古诗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毕竟经典的老歌和00后的学生还是有一定距离的,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节目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笔者利用活动课的时间给学生们播放了他们的偶像王俊凯唱的一首配乐版明代诗人钱福的《明日歌》,还有凤凰传奇唱的配乐版李白的《将进酒》等。之后笔者要求他们利用课余时间任意选择一首诗背下,并且围绕实际生活写一篇短小的读后感。这个任务学生完成得都特别好。后来,学生自发地看了这个节目,积累了很多课外古诗词,并写下了很多篇感悟。学生的行为,印证了爱因斯坦的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指导学生诵读古诗词

诵读是古诗词教学的灵魂。古诗文的音韵之美,美在押韵、美在平仄、美在节奏变化,所以在朗读时会有一种连贯和顺畅的感觉。宋代朱熹对诵读的见解是:“要读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对于语文课本之外的古诗词,学生只需熟读,或者背诵积累,他们能通过网上资料或者工具书进一步了解诗词意思和作者情感即可,无须再深入鉴赏。但是,如果课堂或者课后有时间,教师能带领学生进行诵读,不仅能增进学生的诵读能力,而且学生进行多遍朗读之后,对古诗词的意思和作者的情感也会有初步的感知。

例如,笔者在指导《将进酒》的诵读时,发现有部分学生把“将进酒”的“将”读成了“jiāng”。当笔者纠正他们的读音时,有学生很诧异,为什么会读“qiāng”呢?在古代汉语中,诗题“将”的意思为“邀请”,就是“请你再喝一杯酒”。在现代汉语中,“将”的古义已经失去,所以很多人就读错了,但是为了准确表达诗题的意思,这个古音需要保留。在本诗中,除了“将”的读音,还有一些字的读音学生也读错了,笔者对学生读错的音一一纠正。学生能通过朗读初步感受到诗人的自信与自傲,所以笔者要求学生在读准字音的情况下,还要能读出作者高昂豪迈的情感。

三、课外设计有效的活动

对于上文提到的《将进酒》,笔者在课堂中,只停留在朗诵阶段,没和学生做深入的探究,因为这是语文书之外的古诗词,笔者不能把它当作教读课文来上。但是,笔者可以布置回家作业,指导学生自学,让学生通过自学,对这首诗有进一步的了解。我们也应注意到“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这个学习过程中应该有合作学习和老师的引导参与其中。”《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也提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所以,教师如何设计关于古诗词拓展的课外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布置有效的作业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

在作业布置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利用课外学习资源,激发自己的发散性思维,拓展自身的学习空间。笔者曾布置过以下几种作业:第一种,抄写自己喜欢的一首诗词,硬笔软笔不限,并结合诗词意境配上插图;第二种,选择一首诗词,经过合理的想象和联想,用自己优美的语言将诗词的意境描绘出来,用上多种修辞手法;第三种,选择一首诗词,写一篇读后感,可以结合作者经历或者从作者遣词造句等方面来谈;第四种,模仿古人写一首诗词,注意韵脚,可忽略平仄;第五种,在诗文中写上批注,可以是鉴赏,也可以是提出思考和疑问。通过这些作业的布置,学生对作者及诗词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长久地积累下去,学生的古诗词学习会有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二)合理利用互联网互动方式开展活动

当前,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教师可以正面引导学生用好互联网。用好互联网,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还能使学生自身素养得到发展。笔者通过互联网在班中建了一个聊天群,在这个群里,学生可以上传自己的作品。笔者曾经在双休日布置这样的作业:选择最近读的一首诗词,制作朗读音频或者视频,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情感,然后把作品传到群里。结果,很多学生在朗读中配了乐,还有几位学生穿着古装手舞足蹈地朗诵,很有古代文人的范儿。在这学与乐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积极地学习古诗文,同学之间还进行了互动交流,教师也能适当进行点评,还能有效检查作业,可谓是一举多得。




综上所述,通过笔者的探索与实践,学生提高了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更主动地去学习,并且产生了一定的自信心。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积累了不少课外的古诗词,笔者在课后进行引导和评价,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显著的。因此,只要教师能重视古诗词教学,并且设置有效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课后进行自学,锲而不舍地把这项教学任务坚持下去,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定会有大的提高。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11bf5977c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0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