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诗】《岁暮归南山》孟浩然唐诗鉴赏

2022-12-24 13:17: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全唐诗】《岁暮归南山》孟浩然唐诗鉴赏》,欢迎阅读!
孟浩然,岁暮,全唐诗,唐诗,鉴赏

【全唐诗】《岁暮归南山》孟浩然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

《岁暮归南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作。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诗中发泄了一种怨悱之情。首联两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颔联两句说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颈联两句写景,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尾联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全诗语言丰富,层层辗转反复,风格悠远深厚,富有韵味。 【原文】 岁暮归南山⑴

北阙休上奏⑵,南山归属于敝庐⑶。 不才明主弃⑷,多病故人疏⑸。 白发催年老⑹,青阳逼迫岁除⑺。 永怀愁不寐⑻,松月夜窗虚⑼。 【注解】

⑴岁暮:年终。南山:唐人诗歌中常以南山代指隐居题。这里指作者家乡的岘山。一说指终南山。

⑵北阙:皇宫北面的门楼,汉代尚书奏事和群臣晋见都在北阙,后因用做朝廷的别名。《汉书·低帝纪》备注:“尚书疏事,渴见之徒,皆旨北阙。”休上奏:暂停入奏章。 ⑶敝庐:称自己破落的家园。

⑷不才:不成材,没就可以,作者自谦之词。岂可:圣明的国君。 ⑸多病:一作“卧病”。故人:老朋友。疏:疏远。 ⑹旧:一作“回去”。

⑺青阳:指春天。逼:催迫。岁除:年终。

⑻永怀:悠悠的思怀。恨洁身自爱:因忧伤而睡觉法号。寐:一作“寝”。 ⑼虚:空寂。一作“堂”。 【白话译文】

不要再给北面朝廷上书,让我回到南山破旧茅屋。


我本并无才难怪清主见弃,年老多病朋友也都生疏。 白发频生催人日渐衰老,阳春来到逼得旧岁逝去。 满怀忧伤只身难以入眠,月照曝光松林窗外一片空虚。 【创作背景】

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大约在唐开元十六年(728年),四十岁的孟浩然去长安应当进士握落榜了,心情很迷茫,他曾“为文三十有载,逼肖江汉阳”,研习得满腹文章,又获得王维、张九龄为之延誉,已经颇存有诗名。这次应试失利,并使他大为忧闷,他想要轻易向皇帝上奏,又很迟疑。这首诗就是在这样心绪极端繁杂的情况下写下出的。 【赏析】

此诗宣泄了一种怨悱之情。双数二句记事,描述暂停崇尚仕进,归隐南山;三、四句用笔,抒写怀才不遇的感叹;五、六句写景,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最后两句阐释愁寂空虚之情。

落第后的孟浩然有一肚子的牢骚而又不好发作,因而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仕途失意的幽思。这首诗表面上是一连串的自责自怪,骨子里却是层出不尽的怨天尤人;说的是自己一无可取之言,怨的是才不为世用之情。

字面上说道“北阙休上奏”,实际上抒发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的情意。只不过这时他才察觉以前的见解太天真了;原以为存有了马周“直犯龙颜恳请恩泽”的先例,唐天子便可以代代如此;却才辨认出:现实就是这样令人沮丧。因而一腔AM3920,从这“北阙休上奏”的自艾之言中积成。明乎此,“南山归属于敝庐”本非所愿,不得已也。诸般矛盾心绪,一语道出,富于余味。

三四句具体回述失意的缘由。“不才明主弃”,感情十分复杂,有反语的性质而又不尽是反语。诗人自幼抱负非凡,“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他也自赞“词赋亦颇工”。其志如此,其才如此,不谓“不才”。因此,说“不才”既是谦词,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未遇伯乐的感慨。而这个不识“才”的不是别人,正是“明主”。可见,“明”也是“不明”的微词,带有埋怨意味的。此外,“明主”这一谀词,也确实含有谀美的用意,反映他求仕之心尚未灭绝,还希望皇上见用。这一句,写得有怨悱,有自怜,有哀伤,也有恳请,感情相当复杂。而“多病故人疏”比上句更为委婉深致,一波三折;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荐或引荐不力,而诗人却说是因为自己“多病”而疏远了故人,这是一层;古代,“穷”、“病”相通,借“多病”说“途穷”,自见对世态炎凉之怨,这又是一层;说因“故人疏”而不能使明主明察自己,这又是一层。这三层含义,最后一层才是主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134f693c2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c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