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残联开展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帮扶行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困难

2024-01-09 14:32: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县残联开展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帮扶行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困难》,欢迎阅读!
困难,残联,帮扶,救助,群体

县残联

开展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帮扶行动工作中存

在的问题困难



一、上门评残办证工作难度大

一是精神残疾现场评定工作难度大。精神残疾评定需要住院治疗后再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后才能评定,这是限制精神类别残疾评定工作无法上门开展的主要原因。对无明显症状、无住院治疗记录的精神残疾人,评残医生不能当场作出残疾等级鉴定,要求本人到精神病医院住院治疗,大多数精神病人及家属都不愿意配合。

二是评残检查设备携带不方便。由于视力、听力、智力等残疾人评残工作需要使用的医疗检查设备较多,部分设备精密而且昂贵,不便携带运输,严重影响评残工作的开展。

二、残疾人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很多残疾人自身的素质和就业观念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一是社会整体就业形势严峻,残疾人就业竞争压力大。我国人口比例较大,很多适龄人员都面临着就业的问题,残疾人待就业者仅仅是这些待就业人员中的一部分,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残疾人自身能力问题,使残疾人就业难上加难。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到城市就业,城市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等新生劳动力的增多,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低素质、低技能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现象,而残疾人恰恰是“双低人员”居多,残疾人在岗位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



1


求职备受冷遇,就业相对困难。

二是残疾人自身综合素质状况相对较弱。残疾人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缺乏一技之长、择业工种受限等,这就使得他们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局面。另外,部分残疾人择业观念不正确。有些残疾人不愿意通过自己的劳动自食其力,“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摆脱不了对社会和家庭的依赖,缺乏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不具备参与社会竞争的积极态度。

三是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还不完善。我县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少,服务流程和服务内容不够规范和完善,职能弱、人员少、场地小,为残疾人提供全方位就业服务的能力不明显。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1423b37a7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9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