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人物性格分析

2023-01-14 04:36: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鸿门宴》人物性格分析》,欢迎阅读!
鸿门宴,性格,人物,分析

一、刘邦

刘邦首先是一个坚定不移,胸怀大志,能屈能伸的人。刘邦 关的真正意图,项羽的谋士范增看得十分清楚:“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本来,刘邦也是一个贪财好色之徒,但为了早日实现心中的宏伟目标——建立至高无上的刘氏政权,他坚定不移,放弃了财务与美色。鸿门宴上,一般为了显示对客人的尊重,都会让客人东向坐,而项羽为了表明自己的权势高于刘邦 设宴之时自己特意东向而坐,而让刘邦北向而坐。此时的刘邦明知项羽是在有意贬低自己,但为了自己的宏图大业,他还是隐忍不发。

其次他又善于采纳他人意见,有勇有谋。鸿门宴前他认真地听取张良的意见,拉拢项伯,恭敬地“以兄事之”,并“奉卮酒为寿”,与之约为婚姻,使项伯成为自己的保护伞;为了打消项羽对自己的疑虑,又接受项伯意见,第二天一清早就亲赴鸿门向项羽谢罪 因而得到项羽的信任; 范增早就看出刘邦入关的的真正意图于是鸿门宴上趁机想要谋杀刘邦 因而鸿门宴上杀机又起。为了只身逃走,刘邦再次接受樊哙的意见,最终在鸿门宴上逃过了杀头的危机。

刘邦还是个遇事冷静,当机立断的人,刘邦先行入关后,由于曹无伤的告密,加上范增的煽风点火,令项羽勃然大怒,准备第二天就来攻打 紧急关头,刘邦并未自乱阵脚,他自忖以自己的十万大军来敌 项羽 四十万大军,会如卵击石。因此他不想逞匹夫之勇,而是沉着冷静下来,与众谋士商议。商讨之后,当机立断,接受张良意见,马上笼络项伯。鸿门宴上当项羽 出是曹无伤的告密后,他不动声色,可等他回到军营,就立即诛杀了叛徒。 邦的这一当机立断,为他的将来的宏伟大业消除了隐患。看到紧张的宴会气氛稍为缓和, 刘邦又紧紧抓住有利时机,借口“如厕”,以便趁机逃走。当想好对策,准备逃走时,又谨慎的交待张良 ,叫张良拖延时间,稳住项羽 ,等他回到军营后方可向项羽进献白璧与玉斗,从这里可以再次看到刘邦的遇事冷静和当机立断。 二、项羽

首先项羽是一个头脑简单,不讲义气的人。当刘邦向他说明自己无意称王关中时,为表示坦诚,心无芥蒂,他马上主动供出是曹无伤泄的密,没有保护好对自己有利的情报来源,从而失去了极为重要的内应。而刘邦则不然,当张良明确询问谁为他出主意“王关中”的,他却只是含含糊糊,泛泛而答是“鲰生” 项羽的诚实实际上是对自己朋友的背叛,而刘邦的回答则是对朋友最好的保护,哪怕这个朋友出的只是一个馊主意。这样看来,刘邦的城府让人更有安全感 曹无伤不是死在刘邦手里,而是早就死在项羽嘴上了。

其次项羽更大的弱点是优柔寡断。当项庄舞剑欲刺刘邦时,伯起身翼蔽,项羽心中一定十分矛盾,他既希望项庄杀掉刘邦,又怕背上杀戮功臣、企图攫取胜利果实的罪名。而樊哙闯帐,他本也可以借机发怒杀掉刘邦,却被樊哙的气势震慑,更被其言词说动。甚至刘邦逃走本也可以作为诛杀的借口,他却默默接受了对方的白璧,放虎归山!刘邦的逃走是其优柔寡断性格的必然结果,妇人之仁是难成大事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14b003b2c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6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