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的三重属性

2023-03-12 09:29: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媒介的三重属性》,欢迎阅读!
三重,媒介,属性

什么是媒介的政治属性,经济属性和政治公共属性?试论三者的关系以及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这三种属性的问题和困难.



这一问题对于媒介属性问题一直是业界和学术界争论比较多的问题,可以说我国对于媒介属性的认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加深的。

政治属性:表现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宣传工具,是事业单位。

经济属性:表现在作为信息产业,生产信息产品,进行市场化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

公共属性:表现在作为“社会公器”代表公众利益。

我国对于媒介属性的认识是一个伴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过程。由单纯的“无产阶级宣传工具,党和政府的喉舌”到“事业单位,企业经营”的双重属性认识,再到“社会公器”代表公众利益的公共属性的认识。

从我党的第一份《向导》周刊开始就已经确定了我国的媒介属性问题,即“只做宣传,不事经营”就是把媒介单纯当做宣传工具来看,抹杀了媒介能提供信息消除人们不确定性的特性,把媒介当做党和政府的喉舌,宣传工具,用来进行思想宣传。《向导》喉舌论的确立)

194241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致读者》,标志着我国党报坚持党性原则的开始。党性原则不仅是我国新闻工作的核心指导原则,同时也是一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制度安排,其要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所有新闻媒体都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都必须在政治上与党保持一致,并无条件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令法规以及政府的施政举措;


其二,党管媒体,包括媒体组织机构内主要领导人员的任命、重大事项的决策、重要资产的配置、播报内容的审核,并以行政手段和财政手段确保媒体的市场占有率与媒体组织的正常运转。《解放日报》喉舌论的强化,党性凸显)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要进行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建设为契机,我国对于媒介的认识开始改变,开始进行市场化的初步运作。八十年代,随着“信息“概念的引入,引起学界和业界的讨论,对于媒介的属性有了初步理性的认识,即媒介即具有”形而上学精神产品生产的属性,也具有形而下学信息产业的属性实际上是承认了媒介也具有经济属性,可以作为企业赢得利润,所谓“事业单位,企业经营”就是这样。(十一届三中全会---双重属性的确立)



总体来说,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对于媒体实行人财物,产供销一手承揽,媒介不存在经营问题,只要做好宣传就好,新闻从业者旱涝保收,毫无竞争压力可言。(计划经济:一切在计划内就可以,保证计划完成就可以,传媒的职责就是宣传)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媒体体制的改革,媒介的经济属性开始凸显,媒介开始实行初步商业化运作,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由此,媒介确立的双重属性。但需要强调的是,双重属性是媒介发展的必然,这种界定只是对已经走向市场的媒介的理论追认。双重属性的确定大大促进了媒介产业的发展。(说一下取得了哪些进步和发展),但同时存在一系列问题。(黄色新闻,有偿新闻等)它遗漏了传媒业与生俱来的属性:公共性以及传媒从业人员由此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169d3a507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b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