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戏剧文学的分类

2022-12-06 04:03: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儿童戏剧文学的分类》,欢迎阅读!
戏剧文学,儿童,分类

儿童戏剧文学的分类

儿童戏剧文学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按其容量、场次来分,有多幕剧和独幕剧、活报剧(不分幕,以简便的戏剧形式报道当前发生的重大事件);从题材内容分,有现代剧、历史剧、神话剧、童话剧、民间故事剧等;从演出条件分,有舞台剧、街头剧(也称“广场剧”“广播剧”、学校剧、课本剧待;就其艺术表现形式来分,又有儿童话剧、儿童歌舞剧、儿童舞剧、儿童木偶剧、儿童皮影剧、儿童诗剧、儿童哑剧等。

下面重点介绍几种常见的种类: (一)儿童话剧

儿童话剧是一种以动作和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的儿童剧。如刘厚明的《小雁齐飞》、任德耀的《宋庆龄和孩子们》等,都是优秀的儿童剧。它是用儿童容易理解而又规范化的生动、准确、通俗的语言进行创作的,具有真实感和形象性,是儿童戏剧文学中一种重要的、常见的表现形式。

(二)儿童歌舞剧

儿童歌舞剧是综合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以歌唱、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的儿童剧。如我国最早的儿童剧作家黎锦辉的《小画家》、乔羽的《果园姐妹》、赖俊熙《春天是谁画的》70年代的《草原英雄小姐妹》都是较有影响的作品。 儿童歌舞剧主要以演员的唱词和舞蹈动作、音乐曲调的设计来表现剧情、反映生活,因此它必须使歌唱、舞蹈、音乐达到高度的和谐一致,使其具有强烈的诗的感染力。一般来说,儿童歌舞剧要突出音乐性、动作性和统一性,但在具体的剧本中,或以歌唱为主,或歌舞并重,或配以诗歌朗诵和旁白等,表现方式可多种多样。

(三)儿童戏曲

儿童戏曲是运用地方戏曲的曲调、唱腔,通过剧中人物的道白和歌唱以及富有民族色彩的舞蹈动作来表现故事情节的儿童剧,大多以儿童或动植物为主角。如甫剧《岳云》、闽剧《红色少年》、京剧《赖宁》等。

(四)童话剧

童话剧是以童话故事为题材的儿童剧,即通过以幻想的艺术手段创造的童话人物和童话境界来曲折地反映儿童生活。这类剧可采用各种形式表演,主人公除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以外还常是被赋予了特殊本领的超人或拟人化的动物、植物、生物等。剧本内容具有鲜明的象征性和寓言性,如《寒号鸟》,批判不爱劳动、贪图享受、忘恩负义;《人参娃娃》则是颂扬为了别人幸福而勇于自我牺牲。在演出的舞美设计上比较注意色彩、光彩、烟火及其它特技装置的运用。

(五)木偶剧

木偶剧是专用木偶来表演故事的一种艺术,这类剧本中,需要对木偶造型、操纵方式、配乐等作专门说明。全剧短而精,人物对白简单明了,线索单纯清晰,剧情紧张明快。演出时,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说白,并配以音乐。由于本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因此,就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等不同的形式。

1 / 2


(六)儿童广播剧

儿童广播剧是指利用广播送听,以语言声音及音乐、音响等为表现手段来塑造形象、展示剧情的儿童剧本。语言声音是主要表现手段,因而剧本对人物语言和叙述语言有严格要求。要求具有鲜明的性格色彩,有生活的真实感,有音乐感;音乐与语言和谐地、有机地统一起来,有助于烘托环境气氛,激发儿童想象。由于儿童广播剧最后诉诸于儿童的听觉,可以不受戏剧舞台限制,也不受时空限制,因此它在内容和表现上比其它各种儿童文学作品都更自由和灵活。它的对象也很广,包括城镇山乡广大的识字或不识字的儿童,具有普及性。

1996年冬天,中国广播学会在青岛举办了中国儿童广播剧评奖,共有四个作品荣获一等奖。其中一等奖第一名作品《海滨的铜铃》(青岛电台文艺中心选送),通过小主人公艾鹏鹏及其伙伴王娇娇在海爷爷帮助下,对一只受伤的海鸥精心医护而使它重返碧海蓝天的故事,告诉儿童要热爱大自然,更要保护大自然。作品借助优美的抒情、新奇的想象、曲折的故事、跳跃的笔致,表现了儿童兴趣和新时代儿童的风采。

(七)学校剧

学校剧是指迅速反映校园生活,表现当代儿童的情绪、观念,演出方式简单,适合于儿童自己表演的儿童剧本。例如《半个队员》,写一个在校表现很好,但不爱做家务的孩子小强,在同妹妹小芳做了一场扮演机器人的游戏后,受到启发,改正了自己轻视家务劳动的缺点。这类剧短小单纯,但因写的是儿童身边的事,时代气息浓烈,生活情趣盎然,真实、亲切,再加上表演极其简便(演员不须化装,不用舞台布置与装置,演出场地灵活)非常适合儿童的参与愿望与欣赏趣味。

学校剧也被称为“戏剧游戏“寓教于乐”是它的重要属性。它可以配合小学语文学,选择故事性强、人物形象鲜明的作品,稍加改编后,安排让学生回答、对话,设计适当的动作,在课内表演。这种立体式、形象化的表演,能活泼课堂教学,加深儿童对作品的兴趣和理解。学校剧也可以作为第二课堂的内容,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推动学校文娱活动的开展,促进少年儿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辑,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2 /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17a629425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5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