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杂谈

2022-04-02 04:00:3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旅游杂谈》,欢迎阅读!
杂谈,旅游





已经写了几篇或多或少关于旅游的文字,无奈手痒又想写,看了以前的几篇,生怕重复,还好。

前几天和老婆通电话,老婆说盼着我回家,对于我所说的旅游,老婆说等我回家了,她也随我一齐好好放松。听了老婆的答话,我很高兴,也有些感慨。工作只但是是安身立命的切实需要,家庭才是你的港湾,只但是这个港湾需要物质条件来搭建和维护。

我总觉得,即使再爱岗敬业,工作有时候是一种羁绊,一种束缚。你始终无法放飞自我的心灵。有个成语叫“心如死水”,我觉得一潭碧水,只有活了才美丽,如果是一潭死水,即使春风吹来,泛起涟漪,也是毫无生气。

就像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并非为了吃饭,工作虽是生活必需,但并非生活全部。 明代书画家董其昌说:“画家六法,一气韵生动。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有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矣”。千年以来,读书万卷者实在不少,行路万里者可能不少,但行路万里的读书人实在不多,正如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的那样:语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二者不可偏废,然二者亦不能兼。每见老书生矻矻纸堆中数十年,而一出书房门,便不知东西南北者比比皆是。然绍兴老幕,白发长随,走遍十八省,而问其山川之形势、道里之远近、风俗之厚薄、物产之生植,而茫然如梦者,亦比比皆是也。

两者兼得的,我们所知不外乎徐霞客、李时珍、达尔文诸位。行路万里而又著述者也不多,马可波罗,埃德加·斯诺,英国作家毛姆都到中国来过,也都留下了著述,但各有特色,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一样”,便是如此。

2011年和老婆去居庸关时,遇见一位癌症康复的大妈,我们虽然感叹她的坚毅,但旅游一事对体力和精力还是有些要求,如果气力有限而行程又紧,那必须不会有很好的感觉。 我原以为泰山与普通的山并无区别,只但是是名气大、海拔高、资格老罢了。但当我和老婆在今年清明之前夜登泰山的时候,人满为患,而且很多人并非第一次登山。当你真正登顶的时候,你才能真的感觉到历代皇帝登泰山的艰辛,才能读懂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才会明白乾隆时山东东平籍进士刘公瓘初到江南时的那句“一山一水一圣人”答话的好处。才能亲眼见到幼时课文里读到的泰山挑山工,这些感受是任何传媒都无法传递给你的。

马亓山就在莒南,并且声名在外。我原以为只但是是一个开发旅游的噱头罢了。但当我今年初与老婆小清、老爸和小姨一家一齐登上它时候,我真的感觉到,自然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有它与生俱来的魅力,并非后人能够牵强附会的。我们只是没有留意,想当然罢了,我们就应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有一颗会感受美丽的眼睛。

11年和老婆小清漫步走过南锣鼓巷的时候,途经文宇奶酪店的时候,那斗大的小店虽然近在咫尺,但已经被重重包围,我所见只但是牌匾罢了。早就明白这家店有名,但门前顾客蜂拥如此,实在没有想到。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估计也但是如此。 今年3月和老婆去海南度蜜月的时候,到了天涯海角旅游区,我俩一路携手走到天涯刻石又原路回到,却听说海角在天涯之外的不远处,我们不禁有些遗憾。旅游虽不能完全按图索骥,但有时难免遗珠之憾。

11年和老婆小清逛王府井时候,给她买了瓶老酸奶。还不错。我又想起小时候到北京时,向一个送酸奶的陌生大叔讨要一个酸奶的瓷瓶,他竟然给了我一瓶,但当时我对老酸奶毫无兴趣,只想着把瓶子带回家练毛笔字。之后瓷瓶陪了我几个月之后意外碎了,我还懊恼了许久。此刻想来,完全是一个买椟还珠的笑话。 再之后,央视主持人赵普爆出了明胶老酸奶的事,想起那些“黑心烤鸭”一类的恶心事,


挺倒胃口的。

上个月和同事到博克拉,四个人坐一叶扁舟,“让我们荡起双桨”,泛舟费瓦湖。在这个临湖靠山的城市,湖水荡漾,雪山闪银。静坐舟中,看四围青山滴翠,倒影湖中,水波兴起,层层涟漪,心中颇为释然,真是一个让人放松的好环境。我又想起094月与老婆到湖北秭归的泗溪,我们与另一对情侣一齐划起竹排,青春年少,无限快乐,想起了那句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实在是惬意。此刻三峡大坝建起,虽然高峡平湖,“千里江陵一日还”,但只适合赶路,不适合观光。想想还是一千多年前的诗人李白潇洒,“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但是清代梁章钜《浪迹丛谈》记载了这样的对话:客有语余曰“太白《早发白帝城》诗云两岸猿声啼不住,考《水经注》,瞿塘峡多猿,不生北岸,非惟一处,或有取之放著北山中,初不闻声,将同貉兽渡汶而不生矣,然则白诗误”余曰“此考据固精,然诗家则不应如此论也。

我很赞同梁章钜的观点,这样做实在是大煞风景,简直是榆木脑袋。诗人的潇洒全无。 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七十七说“按,杜牧之为池阳守,清明日出游,诗有‘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句,盖泛言风景之词。犹之杨柳岸、芦荻洲耳。必指一村以实之,则活句反为滞相矣。”看来古人的观点是相通的。 我以前收集了很多北京的旅游图片,修改过北京旅游的视频,我发现很多图片比我所见的实景要好看一些。之后见了一种《摄影旅游》的杂志,书中的图片之美自不待言。想起读过的《我们一齐牵手旅行》,这本书的作者之一就是专业摄影师,书中美人美景美不胜收。等我和老婆新婚去度蜜月,全程拍了近一千张照片,有一些还是不错的,毕竟多年来我一向在留意阅读摄影方面的闲书。

摄影师的镜头告诉我们,并不是美景不美,而是没有发现美的眼睛,没有留意发现美。其实赏心悦目的地方不少,我们可能未曾谋面,可能熟视无睹、擦肩而过。所以很多时候,放松情绪可能不必长途跋涉去那些名胜古迹,也能够闹中取静,去那城郊乡野,只要喜欢的地方,让你愿意停留、漫步或多看两眼的地方,便是好去处。

但是我们去居庸关长城的时候,城砖上路人写刻的文字跑进了我们的照片,很扎眼,只能叫美中不足。这种缺憾并不是什么造化使然,而是那些人的杰作,实在不就应。 《又见一帘幽梦》的时候,看到女主角在那薰衣草丛中,用毛主席的诗词说,便是“她在丛中笑”。便想什么时候也去法国逛一逛,看一看那很宽的香榭丽舍大街,登上埃菲尔铁塔,也去那薰衣草之中闻闻花香。但是透过攻略明白,法国的这些大片薰衣草一般都在山间,并不是很容易到达。

在我的印象里,好像去过丰台的世界公园,但忘记了是哪一年与谁同去的。就是把世界各国的著名景点按比例缩微的公园。类似的经典不少,还有北京的中华民族园,深圳的世界之窗等等。我不太喜欢这种实事求是复制的景点。如果说是为了开蒙倒还好说,这种景点只有望梅止渴的作用罢了。一个景点是与它所在的空间不可分割的,任何一个景点都有它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底色。此刻国内不少地方弄了不少山寨天安门、山寨白宫。我觉得有点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的意思,让人哭笑不得。同样,一个景点的传媒形象与你身临其境的切身感受总是千差万别的。就像全聚德的烤鸭离不开荷叶饼,也离不开六必居的甜面酱一样,真空包装的味道总是差十万八千里。

我觉得旅游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知其然看一看就明白了,知其所以然并不容易。比如读碑文题词就要懂一点繁体字,见了“虫二”,就要想到风月无边。这方面,能够借助景点的铭牌文字或是介绍来了解,另一方面主要靠平时积累。知其所以然的旅游感受和知其然的浅尝辄止是不一样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193eafa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c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