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与时代文化交流

2022-04-23 22:27: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音乐与时代文化交流》,欢迎阅读!
文化交流,时代,音乐

浅谈音乐与时代文化交流

作者:徐佳莹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2



徐佳莹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表演艺术系,河南 济源 459000

要:音乐是人们再生产生活中,根据环境地域的不同、群体民族的不同、时代的不同,来表现改造客观世界、协调关系、调节自身情感时的产物.文化和音乐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包含;既有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

关键词:文化;音乐;西方;时期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201-0249-02

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它最基本的要素是节奏和旋律.在所有的艺术类型中,比较而言,音乐是最抽象的艺术.音乐是人们感情的语言.

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反映,活动的记录,历史的积沉.它包含了一定的思想和理论,是人们对伦理、道德和秩序的认定与遵循,是生活生存的方式方法与准则.思想和理论是文化的核心、灵魂,没有思想和理论的文化是不存在的.任何一种文化都包含有一种思想和理论,生存的方式和方法.

音乐”与“文化”这两个关联概念,不仅是民族音乐学的核心概念,同时也是包括音乐美学、音乐史学、音乐社会学音乐理学音乐教育学、音乐符号学乃至音乐技术理论在内的国际上音乐学各分支学科都在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音乐的起源是在公元前十几个世纪就已经产生,我们现在所泛指的西方音乐,其实实为欧洲音乐,西方音乐一直走在世界音乐的前列.音乐在西方经历了由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全过程,直到今天.按时期又分为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宗教音乐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音乐时期、维也纳古典乐派时期、浪漫乐派时期、直到现在的近现代音乐时期.

那中国的音乐就是按照朝代进行分的,从远古时期、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时期、明清时期直至现在.

这些音乐时代的划分方法正反映了西方音乐走在时代的前列,音乐他们有特定的音乐.这些音乐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代也有着不同的特点,反映着当时的社会环境、历史条件等等.

同样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环境下产生了很许多多的、优秀的作曲家,这些作曲家所写的曲子正反映着当时的社会、环境、政治,当然他们所写曲子的思想也会受到当时社会的影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西方的音乐被人们广为传知,从宗教音乐,到歌剧的盛行等,那我们最熟悉的还要数古典到浪漫主义时期,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肖邦等,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但是他们所生活的环境不同,有的虽在同一个历史时期,写的内容却有着对社会不同的看法.不如海顿,他深受教堂从小音乐的影响,后进入宫廷当乐师手,在这期间他创作出大量的音乐,因为他不需要考虑生活的劳苦,写出的作品富有深刻的乐观主义和生活情趣,作品大多是愉快的,幽默的.的作品里没有真正的戏剧性,特别是没有悲剧性.那贝多芬那,他的人生是多苦多难的,悲惨的,


凄凉的,从小家里贫困,又处在社会动乱时期,中年失聪,他的生活上、物质上都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他所创作的题材具有社会性和革命性.他的作品大都充满了革命的热情、英雄的气概以及不可摧毁的乐观情绪,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火热生活和战斗精神,提高了音乐题材的社会意义,开辟了创作的新方向.舒伯特生于维也纳一个小学教师家庭.跟随父亲和两位哥哥学习钢琴和小提琴,从霍尔采学习了管风琴、唱歌及音乐理论.1808年以出色的童声担任里赫田塔尔教堂合唱团歌手,并接受普通和音乐教育,还在学生乐队拉小提琴,接触到莫扎特、贝多芬的作品.13岁写作器乐曲,谱写出最早的序曲,16岁完成第一交响乐(D大调),他还创作很多歌曲、大合唱、奏鸣曲,和奥地利民间舞曲素质的12首小步舞曲等.些形式多样的作品,已显露出舒伯特抒情性和歌唱性的创作风貌.

在西方音乐正在盛行的时期,中国正处在明清朝代,明代这个时期在科学哲学、史学、地理、宗教、文化、艺术、图书业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的成就,随着城市的扩展、人都的增加,适用于市民生活的戏曲、说唱艺术达到了进一步繁荣.明朝中前期,国力鼎盛、经济繁荣、多民族团结,呈现出封建社会的最后繁盛——“康乾盛世”,将中国的封建社会推到了巅峰时期.个时期的中国比较盛行京剧、民谣、词,当时词的安排几步受格律诗的束缚.又突破了词牌的框架,往往根据内容的需要灵活运用,纯真、自然、率直,所以,音乐较为自由,丰富.由于国家时局与大环境的特点,市民音乐蓬勃兴起,涌现出大量以揭露积极矛盾为主题的作品.民间“小曲”迅速发展,这些小曲集聚各地民歌特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现实主义色彩,它的结构,常见的有重复、对比、问答,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合唱等.此时的民间器乐也出现了多种形式的独奏、合奏,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及情感.市井之中“不问男女、不分老少、人人习之”.

以上是古典到浪漫时期的中西方音乐的简单对比,这也正说明了西方音乐较为成熟于其他国家,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打开了中国封闭的门户,中国社会开始进入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广大知识阶层对参照欧西体制实现改革求新的要求日益增长,为西方音乐文化的加速传入中国提供了新的条件.大多数学者认为这时期西方音乐文化主要是通过基督教会的宗教歌咏、新式军乐队的建立,新制学堂唱歌课的开设这三个途径,不断深入到中国各阶层人民的音乐生活中,不断增强它们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其中,“学堂乐歌”是我国音乐发展史中的新事物,它促使了中西音乐文化的友好交流,同时也为反映近代社会现实和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提供了新的手段,对中国“新音乐”的发展具有启蒙意义.《中国男儿》、《黄河》、《扬子江》都是当时比较流行的、有代表性的学堂乐歌.封建社会逐步解体,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斗争不断高涨,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剧院的逐步建立,以及交通运输的逐渐发达等,民间音艺术在这一时期又得到了比以往更为迅速的发展,主要分为:民歌,河北张家口民歌《种大烟》、山西河曲民歌《提起哥哥走西口》、山东惠民民歌《洪秀全起义》等;说唱音乐:《单刀会》、《白帝城》、《大西厢》、《白蛇传》等;戏曲音乐:《三国演义》、《杨家将》、《水浒传》、《打渔杀家》等;民族器乐:《百鸟朝凤》、《行街》、《一封书》、《瀛洲古调》等.

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提倡科学、民主的精神,使西洋音乐文化的传播更为广泛和系.这一时期各种“新式音乐社团”的出现,这些社团组织有关中西音乐的学习,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介绍记谱法、基本乐理、和声学等西洋音乐理论知识,进行有关钢琴、提琴、唱歌、古琴、琵琶、丝竹乐等.促进了我国现代音乐教育事业的建立和发展,为“新音乐”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还进行有关西洋音乐理论的介绍、翻译和对传统国乐的整理、研究工作,并通过出版各种音乐书刊对其成果进行交流和推广.这些社团主要是参照欧美音乐教育体制、以传授西洋音乐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育内容的基础上加设有关国乐的课程或专业设置,认为西洋音乐无论就科学性和艺术水平来讲,都要远远超过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因此,他们主张“以西为师”,走“西化”的道路.如聂耳为歌剧、话剧和电影谱写了《大路歌》、《前进歌》、《毕业歌》、《铁蹄下的歌女》等主题歌和插曲,这些歌曲激发了民众的抗日就往热情.他所编写的《金蛇狂舞》等为民族器乐合奏曲,深受人们喜爱.他的《毕业歌》和《义勇军进行曲》是这一时期最具


代表性的群众歌曲.麦新《大刀进行曲》主题鲜明、性格突出,集中地体现了全国人民同仇敌忾的抗日激情,有力的呐喊声,威震敌胆,用“杀”声与人民从心底爆发出的怒吼声汇成一体,体现了全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心;贺绿汀《游击队歌》是为献给八路军全体将士而创作的群众歌曲,反映了游记健儿的战斗生活和精神面貌;冼星海《到敌人后方去》,歌曲反应了抗日武装在敌人后方机智灵活的作战情景,《在太行山上》、《黄河》、《黄河大合唱》表现了世代生活在黄河两岸的船夫质朴的性格,以及船夫们常年与惊涛骇浪搏斗的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马可《咱们工人有力量》,歌曲反映了中国工人阶级从被压迫的苦难中站起来,成为新社会的主人,当家作主,努力为新中国的建设而奋斗的气质.这些歌曲生动地表现了中国人民保卫民族和为祖国而战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各阶层群众的抗敌意志.音乐创作上,既吸取了外国音乐的因素,又充分运用中国民间歌曲的形式和结构.歌曲不仅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也富于大众情调,易于群众理解和接受.

这些例子也正说明了西方音乐走在时代的前列,是其他国家音乐的先锋,我国的音乐作具有很多得西方因素,西方的特征,从中吸取和借鉴,因为他们都具有时代的特征,所以反映生活,表达人们的生活环境,同时又具有激发、鼓舞人民斗志的作用.尤其是中国的近现代音乐,体现的是战争的场面较多,表现人们被压迫的疾苦,鼓舞人民为解放而战斗.这些充分体现音乐和文化的关系,音乐是人们再生产生活中,根据环境地域的不同、群体民族的不同、时代的不同,来表现改造客观世界、协调关系、调节自身情感时的产物.文化和音乐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包含;既有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实际上,人们在提及音乐和文化这两个关联概念时,总是把它们并提,合称为“音乐文化”.“音乐文化”是一个在音乐学文论中出现最为普遍的关联性复合概念,但对于什么是“音乐文化”,对于这一概念的具体所指是什么,似乎还没有人对它进行过认真的、成文的界定.尽管各人对于“音乐文化”的具体所指可能都会有自己不成文的心理认定,但是,对于存在着如此复杂关系的这一对概念,只有模糊的心理认定是不够的,如果不对它进行学术性的、定义性的解释,它仍然将会是一对因所指不明、意义多解而容易造成理论混乱的模糊概念.

参考文献:

1〕朱敬修,唐瑰卿.外国音乐[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

2〕沈旋,谷文娴,陶辛.西方音乐史简编[J].上海音乐出版,1999,(5).

3〕孙继南,周柱铨.中国音乐通史简编[J].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5).

4〕王远,陈艳.音乐简史与欣赏[J].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3).

5〕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J].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10).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1a34d5638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a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