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阅读,让学生打下文化底蕴

2022-05-03 09:15: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同步阅读,让学生打下文化底蕴》,欢迎阅读!
底蕴,打下,同步,文化,学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同步阅读,让学生打下文化底蕴

作者:游前程 徐仕林 来源:《师道》2013年第08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目前实际的教学中,阅读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课堂上师生沉浸于肢解课文,缺少整体性阅读,缺少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学生课余时间主要用于作业,把阅读等同于做阅读作业题,去迎合标准答案,很少有时间从事课外阅读,尤其是整本书籍的阅读。现在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得惊人,以致一些文学研究生都没完整地读过四大名著,令老辈的文学教授大跌眼镜。

缺少课外阅读的恶果很严重。在某初中试卷中问:《骆驼祥子》一书中祥子的妻子是——,有学生填女人,有学生填穷人,有学生填太太,更有学生填骆驼,让人哭笑不得。能填对虎妞的,真是凤毛麟角。

涉及到古诗文的阅读题,由于记诵不牢,不少学生学得似是而非,把名句移花接木把作者张冠李戴的并不鲜见,结果弄成的笑话也不少。如此文学常识的差错,实在不应该。 所有这一切,都提醒我们,现行的阅读教学,必须反思与改革。

其实,古代的语文学习以记诵为主,推行的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通过大量的识记背诵,形成语感,从而形成阅读能力、欣赏能力与写作能力。根本不会像我们现在这样将一篇文章、一首诗词讲解得肢离破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学古文,把功夫放在几个虚词实词上,放在对作者写作意图的推测上,而忽视了对全文意境的领悟,艺术的欣赏,精华的吟叹,真可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由于阅读教学的缺失,学生学了十几年语文,口不能言,笔不能写,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可以说,语文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是失败的。

现行的阅读教学必须回到原点,返璞归真。个人认为,首先要保证学生的课内同步阅读。比如说课文中讲到的内容,课外必须作外延的伸展,让学生了解到紧密相关的方面。比如说,学《桂林山水》,可以给学生找一些名家写桂林山水的佳作或片段, 供学生欣赏、学习。 比如学朱自清的《春》,可以让学生读背一些有关春天的诗句,如王安石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甫的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贺知章的二月春风似剪刀孟浩然的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张致和的斜风细雨不须归 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1a60f182d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6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