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古诗:《望驿台》原文译文赏析

2022-08-03 06:12: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白居易古诗:《望驿台》原文译文赏析》,欢迎阅读!
白居易,译文,古诗,赏析,原文



白居易古诗:《望驿台》原文译文赏析



《望驿台》 唐代:白居易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扑地花一作:铺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译文】

靖安宅里,每天面对着窗前碧柳;望驿台前,春意阑珊,落红满地。 两处美妙的春光,在同一天消尽;此时,家里人思念着出门在外的亲人,出门在外的人一样也思念着家中的亲人。 【赏析】

这是元稹在三月的最终一天,为思念妻子韦丛而作。结句“不曾春尽不归来”,乃诗人悬揣之辞。料想妻子以春尽为期,待他重聚,而现在竟无法实现,怅惘之情,仿佛在目。

首句“靖安宅里当窗柳”,元稹住宅在长安靖安里,他的夫人韦丛当时就住在那里,诗人写元稹的住宅,诗句就自然联系到元稹的妻子。“当窗柳”意即怀人。唐人风俗,爱折柳以赠行人,因柳而思游子,这是取柳丝柔长不断,以寓彼此情愫不绝之意。这诗句里,表现出韦丛每天守着窗




前碧柳、凝眸念远的情景,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很深。

次句“望驿台前扑地花”是写元稹。元稹当时在四川广元,春意阑珊,落红满地。元稹一人独处驿邸,见落花而念家中如花之人。这一句巧用比方,富于联想,也饶有诗情。

三句“两处春光同日尽”更是好句。“尽”字如利刀割水,效果剧烈,它含有春光尽矣、人在天际的感伤心情。“春光”不单指春天,而兼有美妙的时间、美妙的盼望的意思。“春光同日尽”也就是两人预期的团聚落空了。

这样,就自然导出了“居人思客客思家”。原来,思念决不只是限在这一天,但这一日既是春尽日,这种思念之情便更加重了。一种相思,两处离愁,感情的暗线把千里之外的两颗心紧紧联系起来了。

诗的中心是一个“思”字。全诗紧扣思字,含蓄地、层层深入地绽开。首句“当窗柳”,传出闺中绮思,次用“扑地花”,写出驿旅苦思。这两句都通过形象以传情,不言思而思字灼然可见。三句推动一层,写出了三月三十日这个特定时日由盼望转入绝望的刻骨相思。但仍旧没有直接点出,只用“春光尽”三字来写,很有含蓄之妙。四句更推动一层,含蓄变成了爆发,直点“思”字,而且迭用两个思字,将前三句都绾合起来,点明诗旨,收束得很有力气。此诗诗格与原作一样,采纳“平起仄收”式,但又与原诗不同,开篇便用对句,而且对仗工稳,不仅具有形式整饬之美,也加强了表达力气。由于,在内容上,这两句同时写双方,用了对句,就表




现出双方感情同等深挚,相思同样缠绵,形式与内容和谐全都,相得益彰。又由于用对局开篇,用散句收尾,章法于严谨中有变化,也就增加了诗的声情之美。

扩展阅读:白居易自酿美酒的故事

白居易自家酿的酒,质高出众,他为自家的酒作诗道:“开坛泻?中,玉液黄金脂;持玩已可悦,欢尝有余滋;一酌发好客,再酌开愁眉;连延四五酌,酣畅入四肢。。白居易造酒的历史不但有记载,而且直到今日,还有“白居易造酒除夕赏乡邻”的故事在渭北一代流传。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1a71d77bb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9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