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壮歌》读后感

2024-01-15 06:28:3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长城壮歌》读后感》,欢迎阅读!
壮歌,长城,读后感

《长城壮歌》读后感

寒假期间,我读了一本让我很受鼓舞的书——《长城壮歌》,这本书所讲述的故事是长城的故事,是少年金顺的成长故事,也是长城下老百姓艰苦卓绝抗击日军的故事,更是窥一斑而知全豹地向我们展现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抗击外来侵略者的峥嵘历史。

主人公金顺家接待了很多上海来的左翼联盟青年,他们每夜在小院子里排演节目——“飞鸟归巢夕阳斜,云雾弥漫遮山腰,行路人何处可歇脚,却原来白云深处有人家.......”这里越剧《劈山救母》选段似乎是全书最好的注解。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奔赴一线与敌人浴血奋战的是英雄,但英雄的背后更屹然伫立着无数伟大的“平民英雄”。书中,金顺爹起初被日本人连人带马征用做些粮草搬运的活,但在知道金顺爹是古北口人,就要求金顺爹带他们走小路偷偷攻进长城,但金顺爹誓死不从,带着日本人在关外乱转,伺机逃跑,被日本人发现后,壮烈牺牲。就是这样,一个只是简单搬运粮草的“小人物”在战火纷飞的长城下都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英勇故事。

这不禁让我联想到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曾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最后一把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含泪送战场。老百姓就这样唱着民谣,用涓涓细流般的英勇谱写出一首动人的抗战华曲。我想,我们这些生在和平安详的年代的少年在看完这本书之后,也更了解,蓝天上自由飞翔的和平鸽是出自英烈们沾满热血的双手。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1be627a70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b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