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电大专科《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2-07-08 06:37: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19年1月电大专科《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欢迎阅读!
电大,考试试题,社会科学,期末,专科

20191月电大专科《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说明:试卷号:2072 课程代码:01245

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专科 考试:形考(纸考、比例30%;终考(纸考、比例70% 一、单项选择题

1.一种理论力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这种理论是否反映了(A),以及对其反映的充分程度。 A.真理 B科学 C.自然世界 D.阶级矛盾.

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开始以分门别类的面目出现的时间是(C) A15世纪 B16世纪 C17-18世纪 D19世纪

3.就现代科学发展状况看,“科学无国界”这一说法比较适用于(B) A.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B.自然科学技术领域

C.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技术两大领域 D.新兴科学技术领域

4. 20世纪后半期以来,西方许多哲学流派主动与马克思主义“融合”,出现了若干被统称为“(C)”的思潮和流派。

A.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B.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C.西方马克思主义 D.社会批判理论 5.世界哲学的三大发源地是(C)

A.古代印度、中国和古巴比伦 B.古巴比伦、中国和古希腊 C.古代印度、中国和古希腊 D.古巴比伦、古代印度和古希腊

6.中国当代文艺研究在肯定反映论的前提下,正以(D)为中心构筑新的理论体系。 A.客体论 B.价值论 C.方法论 D.主体论

7.精神分析理论是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B)首创的,对整个心理学带来了很大冲击。 A.冯特 B.弗洛伊德 C.格式塔 D.华生

8.事实上,各种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的最后目标都是人,只是它们研究人的角度、领域和层次



1


不同。研究“时间中的人”的学科是(C) A.新闻传播学 B.人类学 C历史学 D社会学

9.创立了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的是捷克斯洛伐克民主主义思想家、教育(A) A.夸美纽斯 B.培根 C.昆体良 D.赫尔巴特

10(C)是介于社会学教育学之间的,研究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并着重对教育进行社会分析的交叉学科。

A教育政治学 B教育理学 C教育社会学 D.比较教育 二、名词解释

11.定性研究: 就是对于事物的质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质是特定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部所固有的规定性,它由事物的内部与外部的各种矛盾所决定。

12哲学: 马克思主义总结哲学发展的历史,认为哲学就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其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3教育: 是以人类教育活动为对象,以揭示教育发展一般规律为目标的学科。 14.人文主义: 是这样一种思想态度,它认为人和人的价值具有首要的意义。通常认为这种思想态度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主题。从哲学方面讲,人文主义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它扬弃偏狭的哲学系统、宗教教条和抽象推理,重视人的价值。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曾经长期处于对立状态,在当代则出现了融合的趋势。 三、简答题

15. 20世纪历史学研究模式有哪些变革? 答案要点:

(1)“欧洲中心论”或“欧美中心论”失去其统治地位; (2)传统的“政治史”模式被打破; (3)现代历史学研究的主体性的张扬;

(4)历史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更新。 16. 20世纪下半叶现代心理学的三股新潮是什么? 答案要点:

一是在认识理论领域中,认知心理学取得重要进展;



2


二是在人格理论领域中,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崛起;

三是在情绪理论领域中,情绪心理学提出了新的假说。

四、论述题(本题目要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但答案不求一致,尤其鼓励具有创新意识的分析和体会。

17.当前世界从小学到大学,普遍推行以文理综合为重要导向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 改革,尤其最近我国关于高考不再分文理科的热议更加强化了这一思潮。说说这场改革与人 文社会科学综合发展、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综合发展趋势的关系。 答案要点:

(1)教育是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深受科学文化思潮发展的直接影响。人类科学的发展,总是沿着较低水平的综合向较为精细的分化,再由分化向较高水平的综合螺旋式路线前进。有分化才有综合,有较高水平的综合才有较高水平的分化。20世纪下半叶,综合发展逐步成为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界的自觉追求。“打破学科孤立发展的围城” “不要让一个专业的人在一张桌子上吃饭”、“理论的力量在于综合,在于协同运用”的呼声日益强烈;研究骨干通才化;研究人员群体化:出现了文一文沟通,理一理沟通,文一理沟通,共同创造一个综合性的大科学体系的现实可能性。当前的世界和中国,从小学到大学,都在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这场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就是强调文理综合。这正是当代人文社会科

学乃至大科学综合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的产物。

(2)教育观念和科学文化思潮,说到底,都是社会实践需求和时代精神的反映。文理综合教育观念和倡导综合发展的科学文化思潮,同样反映了20世纪下半叶新的社会实践的需求,体现了新的时代精神。所谓新的社会实践的需求,就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对人的知识能力结构的需求;所谓新的时代精神的召唤,就是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的召唤。新的世纪,要求人类走出自然科技“指数增长”而人文精神失落的“半个人的时代”;要求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结盟、交融;要求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改变重理轻文、重“智”轻“情”、重知识技能轻态度方法、重分析轻综合、重物质追求轻精神价值的培养“半个人”的倾向。从这样的角度,去认识以文理综合为重要导向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实践,与科学综合发展趋势的内在联系,有

助于更为深刻地认识教学改革的时代特征和历史意义。 (3)联系实际进行论述。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1d63eff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8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