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逝——读《文化苦旅》有感

2023-04-16 03:04: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消逝——读《文化苦旅》有感》,欢迎阅读!
苦旅,有感,消逝,文化

消逝——读《文化苦旅》有感

人是行走在消逝中的。

老信客从有信到一失足成千古恨到后来的后悔弥补,最后守坟过完一生,他是行走在消逝中的。

年轻信客任劳任怨、待人宽容、真诚无私和信客的阅历使他增长才干,又教好国文最后受人尊重,如愿葬与老信客墓旁,他是行走在消逝中的。

我无法不老,但我还有可能年轻。我不敢对我们过于庞大的文化有什么祝祈,却希望自己笔下的文字能有一种苦涩后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苍老后的年轻。这是在余秋雨的集《文化苦旅》中余秋雨写的自序。当我看到这句话,实为之一惊。

《文化苦旅》表层上讲的是各种令人惊叹的名胜古迹,但其背后却隐藏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华夏历史软肋。以故作轻松的笔风为我们写下了消逝这两个字。例如《道士塔》中写道“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道士塔就是原由敦煌石窟的罪人王圆箓掌管的一座宝塔,内原含数以千计的具有收藏价值的艺术品、及佛经等。但最后却因王圆箓太过单纯对世事不练达而毁于一旦。原本属于中国的宝藏却被轻轻松松交予外国人的囊中。宝藏的消逝不就代表着文明的消逝吗?在文中,作者也表达了自己对王道长的深深不满:真不知道一个堂堂佛教圣地,怎么会让一个道士来看管!我在心底痛苦地呼喊,甚至想向他跪下,低声求他,请等一等!等一等!璀璨的文化却是活生生的毁在一个道士手中,那仅仅是艺术品吗?那带满了民族气息和深深的华夏文化底蕴啊!读到这,我不禁想起了圆明园的毁灭,圆明园毁于强盗之手,我们已是愤怒不已,而道士塔里的宝物呢,听说是毁于国人之手。有意无意呢。我不知道。

文明渲染整个世界,文明的气息倾遍世界的每个角落。文明在不断的变更中,推动着世界的发展,而只要有人类的存在,文明就不会败落,但文明确实在消逝,在悄无声息的消逝。

道士塔消逝了。在从由道士掌管的那一天起就在消逝。神秘优雅


的壁画被刷的充满“光明”惨白,于是优雅就消逝了;丰富的宝藏被他交予外国人,他也担不起民族的吼叫和这笔沉重的文化重债,于是宝藏消逝了;因为消逝了优雅神秘和宝藏,促使道士塔变得没有任何意义,因消逝而消逝了。王道士也在消逝,不仅落得不好的下场还要背负千古骂名和卖国贼的辱骂。是的。都在消逝。

什么都会消逝不见对吗?历史呢?文化呢?难道它们也像握在手中的一滩水,不管华夏人民握紧还是摊开都还是会流失于指缝之间的吗?几千年来,华夏文明不断变更,实已伤痕累累,久经风霜,文明踏遍全国,最后还是涩的吗?

璀璨的华夏文明源远流长,文化的旅程是苦、是涩,在这千年的叹息中讲诉苦旅。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1e3399c6a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1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