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面具——其实你我活出的都是“虚伪”的自己

2022-07-29 20:32: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格面具——其实你我活出的都是“虚伪”的自己》,欢迎阅读!
面具,人格,虚伪,你我,其实



人格面具——其实你我活出的都是“虚伪”

的自己



我们总是说为了快乐要活出真正的自己,但是往往在面对现实的情境时,我们又过多的考虑了他人的感受,或者是自己所为的面子问题,迎合了他人的思想和行为,委屈了内心的真实想法。其实大多数时候,我们并不能够听取自己的内心而去真实表达,却总是要有所欺瞒,对人对事表达出的性格特点以及行为特点、态度特点不一定都是真实的,为了维护一些人际的和谐和要达到一定的目的,不知不觉中我们都带上了人格的面具,活出来的都是“虚伪”的自己。

人格面具——其实你我活出的都是“虚伪”的自己

一些天性活泼的孩子带着“乖巧”的面具,一些活泼可爱的女子带着“温婉贤淑”的面具,带着面具做人已然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这个面具可以帮助人们提高人际关系,因为它可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并且符合社会的要求所产生的规矩,它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若是长期的带着面具做人,我们会渐渐失去自己的本性,当真实的自己与这个面具产生矛盾的时候,人们的心理就会产生压抑感,以及抑郁焦虑的消极情绪。 人格面具——其实你我活出的都是“虚伪”的自己

理学家弗洛伊德将人格分为自我、本我、超我,这是构成人格的三个我。其中本我是以快乐为原则的,超我是以道德为原则的,自我是以现实为原则,每个个体真实的自己都是追求快乐的,但是在追求快乐的同时又被超我的道德感束缚,因此自我就会扮演中间的角色,协调两者,达到平衡的状态。






人格面具——其实你我活出的都是“虚伪”的自己

每个个体都有两种价值评价过程,一个是机体存在的评价过程,另一个是价值条件化过程,价值条件化是建立在他人评价的基础上的。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在父母的规则下,弱化了自我的概念,而是将父母的价值观念内化,个体在成长中有积极评价的需要,当孩子按照父母的要求行为时,就受到了父母的积极评价,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父母的价值条件化,让真实的想法得以压抑。因此每个人都没有做到真实的自己,由于条条框框的限制,做真实的自己是很难实现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1e543ea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3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